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不讓“限塑令”淪為“賣塑令” 要在塑料替代品上多下些工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13 23:35:56


  不是《人民日報》的報道,估計我們大多數人都忘記了“限塑令”這回事兒。限塑不限塑,唯一的區別,就是我們這些老百姓出不出買塑料袋的那三毛五毛錢。

  當初政府動真格限塑,目的是要治理“白色污染”。據說當時,我國每年產生的塑料廢棄物達到了1200萬噸,約占生產總量的41%,而全國僅每天買菜就要用掉10億個塑料袋,其他各種塑料袋的用量每天在20億個以上。看看城市各個角落、鐵路沿綫、旅游區、水體中、綠地上或樹蔭下到處飄揚的塑料垃圾,我們都知道,塑料袋這種上百年也難降解的白色垃圾,是該好好收拾收拾了。

  “限塑令”正是為著如此“純正”的目的而來,不能說它的初衷有問題,但手段讓人有點懷疑。比如,這個限塑,實際上變成了賣塑,就是由超市、商場買,變成了消費者買,但不管誰買,污染的效果是一樣的,指望靠三毛五毛的費用嚇著消費者,恐怕是有點異想天開;再比如,限塑為何只在超市、商場限制,不在全社會限制?限塑為何只從“尾巴”上限制而不從“源頭”上限制?這種種的質疑,無疑都點中了“限塑令”的死穴,結果,“限塑令”實際上早已名存實亡,“賣塑”成了超市、商場的一筆額外收入。而對於衆多消費者而言,花錢購買塑料袋,就沒了道德上的約束,反而用起塑料袋來,更加心安理得了。

  因而,“限塑令”淪為“賣塑令”,這結果是早已可以預見的。想想今天的局面,也應該反思反思了:既然是限塑,既然是要治理“白色污染”,就該狠下心來,不讓用就不讓用,花錢也不讓用。正像當初有人呼籲的那樣,全面禁止。

  然而,這又似乎不太現實。有人比喻,限塑是一場左右手的戰爭,左手是環保,右手是方便。要環保,還是要方便,這種價值判斷對於當今的百姓本也不成什麼問題。但是,為了環保,也不能無限制地犧牲人們的方便,要環保的同時,也應該考慮考慮百姓的方便問題。不然,一刀切地只要環保而不要方便,忽視了百姓的實際需求,也難以達到環保的初衷。

  塑料袋用著方便,這誰都知道,但今天為了環保,并非就沒有“方便”的捷徑。其實,對於現代技術而言,生產更環保的“方便”產品并沒有多大障礙。無非是積極研究、開發可降解的替代品而已。這就要求政府多作為一些,不要只是圖省事一限了之,而應該在替代品上多下些工夫,從資金、政策等諸多層面扶持替代品的推廣和使用。據了解,在德國,大多數商店為顧客提供塑料、帆布和棉布等3種購物袋選擇;美國則用一些自然和回收材料制成可降解塑料袋供顧客使用。我們應該多學習學習,多開發些價格低廉甚至免費的環保購物袋。(來源:東方今報 首席評論員:李長需 本文略有删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