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時間有盡頭 但霍金永恒
http://www.CRNTT.com   2018-03-15 17:09:30


 
  霍金是英國物理學家與宇宙學家,任劍橋大學理論宇宙學中心研究主任。他的一生做出過很多重要貢獻,最主要的是他與羅傑•彭羅斯共同合作提出在廣義相對論框架內的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以及他關於黑洞會發射輻射的理論性預測(後稱霍金輻射)。

  1974年3月1日,霍金在《自然》雜志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這一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他的論文也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同年,他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院士,當時他才32歲,是最年輕的院士之一。

  雖然霍金發表的這篇論文極具爭議性,但到了上世紀70年代末期,經過更進一步的研究與論述,這一理論物理學的突破終於被學術界廣泛接受。

  從研究黑洞出發,霍金繼續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

  1983年霍金發表了自己的研究結論: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無法找到邊際一樣;時間也是有開始的,大約始於150億到200億年前。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LIGO(激光幹涉儀引力波天文台)科學合作組織成員王毅雄(IkSiongHeng)曾在2004年都柏林的第17次廣義相對論國際會議上見到霍金。王毅雄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很難揣摩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因為他總是通過電腦來和外界交流,但是他講話時會有些表情,我喜歡看他笑。”

  2016年2月,霍金在第一次引力波發現後在英國廣播公司(BBC)討論了這次偉大的科學事件。霍金當時表示:“引力波提供了看待宇宙的嶄新方式,發現它們的能力,有可能使天文學起革命性的變化。這項發現是首度發現黑洞的二元系統,是首度觀察到黑洞融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