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回應“國產淡水三文魚”質疑要讓人服氣
http://www.CRNTT.com   2018-05-29 15:35:50


  民以食為天,沒有什麼比食品衛生更能牽動民衆神經。近日,關於國產淡水三文魚的質疑頗多,而養殖區的回應更是讓人一頭霧水:先是為“三文魚”和“虹鱒魚”的概念糾纏不清,然後又冒出所謂的“權威機構”,最後顯微鏡下檢測寄生蟲的操作也被指不够專業……這樣的一系列回應,不僅沒能打消公衆顧慮,反倒讓問號更多。

  網絡讓民衆有了更多表達意見、提出問題的渠道。但有些地方、有些部門卻對民衆的關切畏之如虎,動不動地就搬出老套的“輿情應對”。一是“拖”,任憑網上吵翻天,我自巋然不動,認為風頭一過,就萬事大吉;二是“躲”,對各種質疑從不正面回應,顧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輕,繞彎子、捉迷藏,企圖借道過關;三是“蒙”,明明知道自己有錯,就是不認賬,甚至搬出一堆假數據,請來假專家,強詞奪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民衆對有關部門的做法提出質疑,是應有的權利;有關部門就該放下身段,多聽一聽公衆的聲音。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讓互聯網成為我們同群衆交流溝通的新平台,成為了解群衆、貼近群衆、為群衆排憂解難的新途徑,成為發揚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監督的新渠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誠然,民衆對淡水三文魚的質疑或許只是一種“多慮”,但唯有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公布真相才能打消公衆顧慮。打馬虎眼不僅無法自證清白,反而還會制造出一波更大的輿情。實際上,每一次民衆的關切和質疑都是給政府發來的民意問卷,如何答好問卷也是一次能力的考驗。(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胡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