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馬雲轉向教育和慈善是合乎邏輯的結果
http://www.CRNTT.com   2018-09-12 22:59:21


 
  市場與商業的出現,極大地提升了生產效率,使得社會物質越來越豐富,普遍地提高了生活質量、延長了壽命、提升了人的尊嚴。合理的商業模式像水一樣,無處不在,持久地施惠於千千萬萬的人。所以,商業與公益,本身也有內在的連貫性。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來看,做公益、做慈善,幫助他人,人從中獲得自我滿足,內心的善念得到滿足,是人的最高層次需求。我們在不同的文化圈中都能看到相似的信念,美國超級英雄電影裡面有“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說法。中國也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知識分子傳統。

  現實中的例子有很多:2008年7月,比爾•蓋茨在宣布辭去微軟CEO職位時,決定將大約580億美元的幾乎全部個人財產捐給自己和妻子名下的基金會——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該基金會屬非營利性質,旨在促進全球傳染病、HIV(艾滋病)及肺結核、生育保健及兒童保健、全球性衛生保健活動,以及教育領域的平等。2006年6月,巴菲特簽下捐款意向書,承諾將把至少99%,約為400億美元的個人財富捐給慈善事業,其中85%將交由蓋茨夫婦基金會來運營。

  受益於社會(包括市場),最終反哺社會,這也是商業社會正常的企業家選擇和合宜圖景。

  而改革開放這四十年,是中國歷史上商業與市場經濟發展得最好的時代。從改革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家向慈善家的轉變,也是人類社會商業與市場經濟規律在中國的體現,是人類共同理念在中國社會中的必然。

  從這個角度看,馬雲辭職去做慈善和教育,對於社會公衆來說,重要的不是公司內部事務,反而是這些更“務虛”層面的理念價值。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