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基因編輯嬰兒”:科學倫理也需要法律的規範
http://www.CRNTT.com   2018-11-30 23:12:37


  日前,一篇新聞報道引起了軒然大波。報道稱,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報道一出,激起的幾乎是一邊倒的反對之聲。120多位科學家通過《知識分子》雜志官方微博發布聯合聲明,表示強烈譴責,部分法律界人士也指責這一行為違背規則。而疑似對該試驗進行醫學倫理審查的醫院稱申請書簽名可能是偽造,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并未向該部門報備,賀建奎所在學校也宣布毫不知情。國家衛健委則表示高度重視,立即要求廣東省衛生健康委認真調查核實,依法依規處理,并及時向社會公開結果。

  其實,對於人類與動物進行基因編輯,以獲得某種“改良”的技術早已經存在,但囿於倫理、法律的限制,各國科學家都將此種試驗嚴格局限於動物。因為基因編輯存在“脫靶”的可能,有可能造成人類的某些缺陷,而這些帶有缺陷的人類卻無法像試驗動物那樣進行處理。同樣,一旦此項技術成熟,也可能造成人類的不平等,斯蒂芬•霍金就曾在著作中預計,人類本世紀就能發現通過改造基因提高智力的技術。一旦出現基因改造而成的“超人”,“沒得到改造的人類”可能無法競爭,逐漸絕跡,或者變得“不重要”,人類會展開“自我設計”的競爭。

  至少,在目前來看,人類的基因編輯技術落實到“嬰兒出生”不僅超前,而且有“先斬後奏”之嫌。本來是件“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的事情,現在被做出來了,其中蘊藏著巨大的風險,有可能對社會造成危險,對誕生的那對嬰兒,也是極為不公平的。所以有違科學倫理的說法是成立的。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