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攜號轉網叕被營銷套路玩殘了?
http://www.CRNTT.com   2019-04-22 14:34:24


攜號轉網(圖片來源:太行日報•晚報版 圖:王鐸)
  4月15日有媒體報道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裡說好在年底實施的攜號轉網,在“試點地區已暴露出諸多問題”:在攜號轉網的試點地區,電話用戶在攜號轉網過程中,總是會掉進運營商巧妙挖掘的各種“坑”裡,前有申請轉網重重障礙,後有轉網後成“二等用戶”,以致連“基本使用都成問題”。

  攜號轉網,是促進電信市場競爭的一個硬措施。但是,事實證明,不解決市場競爭的結構性問題,硬措施也一樣被軟套路所消解。就說同樣在不止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被連續提及的提速降費,不是被電信運營商的營銷噱頭消磨得硬度不再了嗎?提速降費,這個人人看得懂的詞匯,在電信運營商那裡變得異常複雜。電信運營商不在服務單價上降低使用費用,也不在消費者的原有“套餐”內直接增加通話時長和提高上網流量,而非要消費者重新選擇所謂提速降費了的新“套餐”才能享受提速降費這個本來普惠的政策。

  而若問電信運營商何以非要“套”住消費者,其回答從來都回避了在現有“套餐”內直接提速降費和直接降低服務單價的問題,而是表白要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要讓消費者自入其“套”。而以往有電信運營商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為消費者增加和開通其并不需要的收費增值服務,屢屢引發消費者投訴乃至訴訟的時候,為什麼不見電信運營商出來聲明要尊重消費者的選擇權?由此,電信運營商用來消解國家普惠性硬措施的軟刀子也并不新鮮,這些看似複雜的套路其實只遵循一個信條:如果能帶來或保住利益,也無妨提一下消費者的選擇權;如果相反,就將消費者的選擇權棄之一邊。

  與提速降費的路數一樣,在攜號轉網問題上,電信運營商也一樣套路多多,既套住了普惠性政策的落實,又套住了“其心有異”的消費者。如上述記者調查所述,“許多人第一次發現自己原來有這麼多在網協議和套餐”。而這些顯失公平的所謂在網協議,為了從消費者身上攫取利益,其內容竟然到了超出常理以致荒誕的程度:“雲南電信一名用戶發現,因為辦理了寬帶業務,自己與運營商的合約竟然要3000年1月1日才能到期,長達近千年”!如此之協議,就是為了限制消費者攜號轉網。可見,電信運營商如果哪怕有一點點尊重消費者選擇權的意願,無論如何也會在與消費者簽訂“千年協議”時,善意地提醒消費者一下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