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互聯網創新創業要守道德底綫
http://www.CRNTT.com   2019-10-24 15:06:40


  10月21日,備受關注的互聯網金融企業51信用卡被查。杭州警方發布消息稱,經初步調查發現,51信用卡委托外包催收公司冒充國家機關,采取恐嚇、滋擾等軟暴力手段催收債務的行為,涉嫌尋釁滋事等犯罪。

  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金融和大數據行業風聲鶴唳,在51信用卡之前,已有一批大數據公司被查。它們大多涉嫌利用“爬蟲”技術違規獲取用戶的通訊錄、地址定位等個人敏感信息,并且賣給放貸公司、催債公司用於暴力催債。

  大數據是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資源,大數據的獲取與開發利用也被視為未來的“核武器”。但是,在技術帶來紅利的同時,違法偷取、超範圍獲取、無規矩濫用、違法買賣大數據等行為飽受詬病。尤其在互聯網金融行業,技術濫用已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甚至擾亂金融行業秩序。

  “爬蟲”技術被濫用的一個典型表現,就是它會成為“暴力貸”的幫凶。在近幾年引發轟動的“暴力貸”案件背後,大都有“數據幫凶”的身影。催債公司利用“爬蟲”技術獲取通訊錄、地址定位等個人敏感信息後,會不斷對催債對象進行各種騷擾,連催債對象手機裡的親朋好友、老板、同事也會遭到各種謾罵和騷擾。此前,已經出現催債對象因不堪其擾,被逼自殺的惡性事件。

  有一些人認為,利用“爬蟲”技術獲取大數據并不違法,因為此舉目前處於法律灰色地帶,“法無禁止即可行”,即使出了問題也可以用沒有法律規定來逃避懲罰。事實真的如此嗎?不可否認,創新確實可能暫時面臨無法可依的情況,因為立法一般都有一定滯後性,但是,創新是不是就真的沒有准則予以規範了呢?

  事實上,約束商業行為的,除了法則還有倫理。我們常說技術是中立的,“刀子本無罪”,但刀子握在誰手裡,結果很不一樣。我們在發明工具、發明技術并加以使用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它的負面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