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告別“懸崖村”,是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一筆
http://www.CRNTT.com   2020-05-18 17:12:59


  “懸崖村”告別懸崖了。

  5月12日,備受社會關注的“懸崖村”——涼山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迎來歷史時刻:當日起至5月14日,全村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將陸續搬遷至位於昭覺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的新家。此輪搬遷,全村4個村民小組均有涉及,按照“由近及遠、先易後難”的思路分路綫、分批次進行。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在這樣的背景下,“懸崖村”的村民告別祖祖輩輩生活的大山,這不僅是他們的大事,也是扶貧事業的大事。發生在“懸崖村”的故事,對於我們更好地認識貧困,更好地推進扶貧,有著一定的啓示意義。

  2016年5月,媒體報道了“懸崖村”孩子爬藤梯求學的故事。看到村民攀爬,特別是小學生抓握藤梯的場景,讓人感慨,想不到貧困竟然還有這樣的書寫方式。從一定程度上講,這張孩子攀爬藤梯的照片,猶如蘇明娟那張睜開眼睛的照片,吸引了更多人關注貧困,參與扶貧事業。

  現在,“懸崖村”搬家了。其實早就有人分析過,當地自然環境和地質條件等并不適宜生存,如果要就地扶貧的話,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人們對於貧困的認知。在很多人看來,天道酬勤,一勤天下無難事。但在事實上,由於各地資源不同,有時一方水土并不能養富一方人。

  也有人說,既然有些地方不適宜生存,那為什麼不搬出來?這裡面也涉及到很複雜的原因。首先從思想上講,貧困最大的影響,其實是因為信息的阻隔,從而局限了思維。思維定式的打破,有時很難通過自然發酵的方式。而且,中國人向來有著故土情結,祖祖輩輩已經習慣了大山裡的生活,對於山外的世界十分陌生,應該理解他們對於大山對於家園的感情。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