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如何破解“生不起”背後民生短板
http://www.CRNTT.com   2021-07-27 21:56:46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養育成本的快速提高是當下人口生育面臨的主要矛盾,經濟負擔、子女照料、女性對職業發展的擔憂等都成為“不願生”“不敢生”等制約生育的主要因素。

  育齡人群的經濟壓力,突出體現在“三育”負擔上。宋健稱,生育負擔主要是生孩子的成本,生一個孩子的直接成本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養育負擔因家庭而異,是家庭經濟條件和父母育兒期望的具體體現;教育負擔較為沉重,課外輔導、擇校費用、學區房等一系列相關成本均與之相關。此外,經濟顧慮還體現在就業的穩定性和住房的安全感上,安居樂業才有可能放心生育。

  嬰幼兒無人照料是制約生育的又一重要因素。“七普”數據顯示,我國現在家庭戶規模是2.62人,比“六普”3.1人又有下降,家庭撫幼養老功能在逐漸弱化。另一方面,現在0-3歲的嬰幼兒全國有4200萬左右。據調查,其中1/3有比較強烈的托育服務需求,但現在實際供給為5.5%左右,供給和需求缺口還很大。

  工作家庭衝突是職業女性面臨的難題,也是導致生育焦慮的原因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舸解釋,由於社會對女性家庭責任的期望遠高於男性,可能導致女性在就業市場受到歧視的現象,有生育計劃的女性可能在招聘環節被排除在外,已育女性可能在晉升環節受阻,這種風氣反過來降低了女性的生育意願。

  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成德寧告訴記者,父母生育子女的成本,既包括生育、養育、教育子女等直接成本,也包括父母因撫養和教育一個新增孩子帶來個人晉升和獲得收入的機會損失等機會成本。特別是在北上廣深等一綫城市,受教育程度高的職業女性,如果選擇多育子女,個人職業發展、晉升和收入受影響更大,生育子女的機會成本更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