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防“濾鏡景點” 別靠平台單打獨鬥
http://www.CRNTT.com   2021-10-21 21:56:43


  10月17日,針對不少媒體和網友曝光的“看小紅書筆記打卡發現被騙”一事,小紅書作出回應,認為首先是部分用戶在分享過程中的確存在過度美化筆記的情況;同時產品機制設置也有問題,後續“避坑”類筆記將通過更好的產品機制充分展示給用戶,為大家的決策提供更多元的信息。

  近年來,隨著很多社交平台、網絡平台的崛起,許多人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一些網紅景點層出不窮。然而遺憾的是,不少網紅景點的照片都是“照騙”;給人大片之感的呈現,也只是“大騙”;若是親自前往,不少人還會感嘆“買家秀”和“賣家秀”差別巨大……源於這般現實,網絡上吐槽網紅景點其實是“濾鏡景點”的聲音層出不窮。

  緣於此,網絡上還誕生了一個段子:中國有43個“小聖托裡尼”、102個“小京都”、52個“小瑞士”、40個“小奈良”,此外,全世界有62個鐮倉,61個在中國。這樣的說法,一開始許多人以為是在嘲諷“山寨景點”,如今看來,這也很可能在諷刺“濾鏡景點”。畢竟,對一些拍攝高手來說,只要濾鏡運用得當,適當加點其他技術,一灘小水溝也足以拍攝出馬爾代夫的感覺。甚至於,網絡上還有相關教程,許多人樂此不疲。本來,這是一種藝術表達,無可厚非,但若是以假亂真,擾亂正常的秩序,那就超越底綫了。

  在類似事件上,一些社交平台的確在推波助瀾,扮演著“幫凶”的角色。對於各式各樣的信息,他們沒有甄別,任其野蠻生長,最終的受害者,則是他們的忠實用戶,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眼下,小紅書率先因為“濾鏡景點”的事情道歉,這是一種難能可貴的自覺,也是有社會擔當的一種表現。沒有這些社交平台的推動,“濾鏡景點”就不可能誕生。作為內容生產的中介平台,各相關的網絡平台肯定要承擔一定責任,不可能置身事外。之後,小紅書准備推出“評分榜”“踩坑榜”之類的產品,就是對此的一種積極應對。

  顯然,面對“濾鏡景點”之類的“坑”,僅靠單個平台的單打獨鬥,力量遠遠不够。除了小紅書之外,其他網絡平台、社交平台上,都有類似的網紅景點,但是真是假?是貨真價實的,還是濾鏡營造的?同樣都值得拷問。應對此事,除了需要平台方積極作為外,還需要形成多方的治理合力。如行業協會的內部約束,監管部門的外力約束,網紅景點所在企業的道德自覺,游客個人甄別意識的提升,等等。在這些方面,都必須有相對應的行動,如此才能減少“濾鏡景點”滋生的現實土壤。

  “濾鏡景點”表裡不一,還是一種失信行為、欺騙行為,其所涉及的,也是不正當的競爭,涉嫌侵犯其他游客和景點的合法權益,必須進行嚴格的約束和管理,以便更好地肅清這一行業的不正之風,營造更加健康的旅游市場環境。(來源:四川文明網 作者:龍敏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