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職業打假人盯上農家網店,把路走絕了
http://www.CRNTT.com   2022-04-28 19:16:21


  因售賣150碗熟肉,遭顧客以“三無產品”為由起訴,一農家網店被判賠5萬元。這些天,王瓊和她的“毛媽媽土特產經營部”正處於輿論漩渦。

  起訴王瓊的,是一位職業打假人。這位職業打假人曾經起訴過很多小作坊、副食店、小超市,這次他先購買3份熟肉,取得王瓊信任之後,又一下購買了150份,然後以“三無產品”為由起訴,法院繼而做出了10倍賠償的判決。

  就法律而言,似乎并不存在很大爭議。即便是散裝食品,也應該在包裝上標明名稱、生產日期等信息。王瓊解釋當時訂貨量大時間緊,自己出現了疏忽。但這個“疏忽”,在法律上就是硬傷。

  可在輿論場上,公衆多數卻對她持同情態度。因為基於樸素認知,大家覺得一個農村人做點小本生意不容易,只要產品沒有質量或安全問題,僅僅因為沒有貼上標識,就被職業打假人鑽了法律空子,實在有些冤枉。5萬元的罰款,也違背大家對“罪責相當”的直覺感受。

  當然,也有些人認為,法律就是法律,店家明知應該貼標識卻沒做到,就是該受到懲罰。但願經過此案,無論王瓊還是其他經營者,都能對法律更有敬畏,這樣才能走得長遠,也是對消費者負責。就改善商業環境整體而言,法律也比道德更加可靠。

  從職業打假人一方來看,他自己也有硬傷,被媒體曝光向法院提供的是虛假地址。其很重要的考量,應該是回避管轄權的問題,在重慶更能得到法院的支持。而這位職業打假人也沒有否認,自己打假是為了賺錢,還在媒體公開回應,說不想討論道德問題,自己的行為“合法就行”。

  對於職業打假人的爭議,其實由來已久。當職業打假人面對的是問題產品,是公衆印象中“傲慢”的大企業時,無論法律上是否支持,網絡輿論很容易表達力挺,覺得職業打假人是替普通人維權。畢竟不是每個人遇見問題產品,都有能力和精力去和企業“硬杠”。這種情形下,職業打假人被認為是一種有效的監督力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