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譚中:胡錦濤訪美 尋求了解開創合作新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06-04-12 17:56:05



  從上述五角大樓的書面文件到文官防長與軍事最高領導的表態來看,美國軍事當局一方面加大了要和中國合作的喊話,另一方面對注視中國軍力增長、預防未來中國挑戰(對中國和任何類似國家都一視同仁)從不鬆口。美國和印度國防部是世界上唯一把中國擺在潛在敵人位置的機構。所不同的是:印度需要強調防禦中國「侵略」來獲得增加軍事的借口,美國則沒有這一需要,因此對中國軍力增長的關注比印度要輕鬆得多。人們總是說美國當局、特別是軍方在唱「中國威脅論」的調子,實際上唱的歌詞不是「中國威脅美國本土安全」,而是「中國威脅美國在東亞的主宰地位」。

  用歷史透鏡來看,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還不是世界頭等強國。二戰打完,美國才登上超級大國寶座;蘇聯解體後,美國更成為全球鶴立雞群的霸權。從這一歷史背景衍生出三種與中美關係有關的美國心態:第一,美國將近一個世紀以來一帆風順地青雲直上、養尊處優,當然不願意看到任何國家變成能和它平起平坐的「peer」(匹對)。這是美國對華態度中最具有矛盾性與對抗性的因素。第二,美國從來不像英國那樣以區區三島而想永遠「盤踞世界之巔峰」(on top of the world)的野心,也不像德國法西斯與日本軍國主義那樣一定要把所有強敵都打倒的堅決。美國「霸氣」一直先天不足,只是一九四五年以後才坐上頭把交椅,但還得容納和它平起平坐的「匹對」蘇聯長達四十四年之久。雖然從一九九零年至今美國處於「老子天下第一」的境地,將來真要回到一九九零年以前那種「一廟二神」的心態來和強大的中國共處也是不難的,更何況中國要能像前蘇聯那樣在軍力上和美國平起平坐還不知會是何年何月(至少在未來二十年內是不可能的)。這一點,美國國防專家都看得清楚。第三,美國的民族氣質從來就不傾向於模仿、超趕別人,而是自己和自己競賽。美國人說出「中國威脅」是一種只叫不咬的「狗」姿態。且看一九五七年蘇聯先美國發射人造衛星以及一九六一年蘇聯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飛入太空的人類對美國所造成的震動和美國人的反應,就看得清楚美國決不會在任何時候由於中國超過它而喪失自信、亂了方寸的。正像佩斯在新聞俱樂部說的「美國三軍並不輕視中國人的才智。重要的問題不是美國要跟誰打仗,而是要把我們自己在未來十年、十五年中,置於能夠擊敗任何敵人的位置,不管世界上會產生甚麼樣的軍事強國。」
  
  接觸與對話是美國對華政策主流

  其次,讓我們從外交上來看,中國知識精英探討美國對華外交動向時,認為去年九月美國副國務卿佐立克在紐約的講演對認識美國的「discourse」是有幫助的,特別是他所說的:「我們需要敦促中國變成國際體制的負責的stakeholder」這句話(連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也引了這句話)。但也有人持異議。北京《環球時報》二月十六日「國際論壇」版有一篇美國大學教授的權威性文章,它說:「佐利克的講話為中國設了一個套,企圖誘導這個正在崛起的東方大國進入美國為它鋪設的國際政治軌道」。文章進一步說:佐利克的「stakeholder」(所謂「利益相關者」或「利害相關者」)的新提法「引發了各種不同的詮釋,在中國的反響要遠遠超過在美國的反響」。文章問道:「佐利克這一講話是否意味著美國終於形成了一個新的對華戰略?」然後回答說:「stakeholder/利益相關者」這一提法「並不代表美國已經形成了一個新的有利於中美關係長期穩定發展的戰略,因此也不意味著美國對華政策的實踐會發生任何重大的改變。總的來說,佐利克的講話更多的是對布什政府現存對華政策的一種重新包裝,而不是要對現存政策做重大修正。」

  佐利克的講話究竟是「對布什政府現存對華政策的一種重新包裝」,還是「對現存政策做重大修正」呢?我認為兩者都不是。其實他講話中的方針與事實也都是常人所共知,關鍵就在他所用的「stakeholder」這個字。在美國人人皆知:這個字是國際通用的具有「同志」意思的名詞。比方說,「美國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的網址就以它為名。此外,還有一個國際性組織叫做「Stakeholder Forum for a Sustainable Future」(以「Stakeholder」為名的提倡可持續發展未來的國際論壇),美國金融界有「Consortium for Risk Evaluation with 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以「Stakeholder Participation」為參加方式的風險評估銀行集團)等,不一而足。佐立克希望中國變成國際體制中的「stakeholder」,是要讓中國和美國一道擔當起維護國際正常秩序的志同道合伙伴。光從「stakeholder」這個字上很難看到美國對華的全部政策,這我同意,它畢竟只是美國對華政策運行軌道露出的一點蹤蹟而已。

  一月廿六日,新華社發表了一篇文章分析美國國務卿賴斯十八日在華盛頓喬治敦大學演講中提出的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實施「轉型外交」策略。文章指出,賴斯在講話中說,由於全球一體化的發展,恐怖主義、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以及疾病、販賣人口和毒品等全球性威脅的出現,美國需要採取新型外交戰略。而所謂「轉型外交」,就是美國要和位於世界各地的美國夥伴國一起努力,來建設和維持民主的、能夠努力滿足本國人民需求的和在國際體系中負責任的政府。賴斯還舉了二戰後美國「幫助」把德國和日本改造成民主國家的「成功範例」。

  文章指出,賴斯在講話中將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大國稱為「正在崛起的國家」,在「塑造歷史進程」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是美國可以與之合作的夥伴之一。這既反映出布什政府第二個任期美國外交向「二十一世紀新興地區」的轉移,又呼應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提出的希望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相關者(stakeholder)」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接觸和對話勢必成為布什政府對華政策的主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胡錦濤主席出訪美亞非五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