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港企應利用兩稅合一優惠加快轉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0 09:43:00  


  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文匯報》今天發表社評說,財政部部長金人慶昨天在全國人大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實行兩稅合一時,為照顧港企60%都是小企業的情況,專門設置了小型微利企業低於標準稅率五個百分點的20%稅率,同時港資高科技企業可以享受15%的優惠稅率;此外,還為港企稅率設計了五年優惠的過渡期。原來承諾“兩免三減半”而沒有享受完的港企,還可以繼續享受完這些優惠政策。很明顯,國家實行兩稅合一時,充分照顧到港企的利益和適應性。但港企須有憂患感和危機意識,充分利用兩稅合一提供的優惠和緩衝期,促進產業轉型,提高競爭力。 

  社評說,據統計,在內地吸收的外資中,港資佔42%;而港資在廣東實際利用外資的比例超過60%。目前僅在珠三角就有8萬家港企從事生產或貿易,聘用超過1,100萬名員工,令珠三角成為“世界工廠”的主力軍正是這些港企。港企在為珠三角起飛作出貢獻的同時,也長期享受低成本、廉價勞工和稅務優惠。港企在內地原來享受15%的稅收優惠,位於經濟特區從事出口生產的更可享受10%的稅率優惠。許多港商迫於香港的高成本壓力而轉移到內地後,也許是經營條件過於優越的原因,20多年來一直缺乏產業升級和轉型的壓力,導致目前多數港企仍停留在勞動密集的低技術、高污染的低端產業狀態。在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強調環保,重點發展高科技產業的過程中,不少港企面臨被淘汰的壓力。 

  儘管國家實行兩稅合一已充分照顧到港企的利益和適應性,但五年優惠過渡期結束後,即使是小型微利港企的稅率也要提高五個百分點。況且,若港企因循守舊,仍停留在低技術、高污染的低端產業,將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環保要求,連生存也越來越艱難。長遠而言,珠三角港企基本上有三種出路:一是向欠發達的珠江西部或外省轉移;二是促進轉型升級,參與高新技術產業和開拓內銷市場;三是利用CEPA零關稅優惠回流香港。 

  社評指出,第一種出路行之不遠,因為內地廣大地區環保方向一致,港企如果只是簡單地遷移,遲早要面對與今天珠三角同樣的壓力。第二種是較好選擇,在“產業優惠為主、地區優惠為輔”的新稅收優惠體系下,港粵政府應合作協助港商提升技術層次,適應經濟轉型,並解決港商內銷障礙。第三種也需要特區政府支持,既然國家可以對小型微利港企提供稅務優惠,香港為何不能對零關稅下的香港新興製造業提供稅務優惠? 

  港商也應逐漸適應較緊的生產環境,在國家兩稅合一的公平競爭環境下,發揮香港過往靈活多變、自強不息的優秀傳統,自立自強應對挑戰,激發活力,在技術上盡快升級,走出一條新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