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全球買家 “中國製造”亟待升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3 15:53:45  


  中評社廣州4月3日電/“廣東東莞清溪的個人計算機生產占到全球的30%,浙江嵊州領帶占到全國的80%和全球的30%,中國製造可以說就是‘中國產業集群製造’,然而,目前中國地方產業集群的優勢主要集中在加工和裝配環節,僅能賺取微薄的加工費,如何推動產業集群自主創新以及走出去打造自主品牌已經是各產業集群升級面臨的首要問題。”

  當一個問題被老生常談,它亟待改觀與解決的緊迫性不言而喻。據南方日報報道,在昨天閉幕的第七期南沙科技論壇上,十幾名國內外專家、教授和政府科技部門主管領導彙集南沙資訊科技園,共同探討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方向,其中產業集群製造成為多位專家們不約而同的討論焦點,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司顧強教授的上述觀點再次引起與會專家的普遍共鳴。

  據顧強教授介紹,世界版圖由於大量地方產業集群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斕、塊狀明顯的“經濟馬賽克”,世界財富大都在這些塊狀區域內創造的,這種產業集群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是普遍存在的。

  在中國,地方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鎮、縣(市),特別是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環渤海灣地區的核心區域,它們貢獻了本區域50% 以上的工業增加值,正是產業集群的崛起使中國迅速成為規模巨大、門類齊全的“世界工廠”。

  然而,一個日益突出的老問題是,跨國公司則控制著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如總體設計、核心技術、專業服務、市場營銷等,從而獲取技術租金、人力資源租金、組織租金和營銷租金等。

  顧強表示,從全球價值鏈的視角來看,中國地方產業集群及其企業越來越受制於全球買家。“發達國家市場上出現的一個重要趨勢是,具有超強實力的全球分銷巨頭對市場的控制能力越來越強。以美國服裝市場為例,2005年,Wal-Mart的市場份額達到13%,Target的市場份額為6.2% ,兩個零售巨頭的市場份額就接近20%,排前10名的折扣店銷售就達710億美元。進入這些分銷巨頭的採購鏈條對於地方產業集群及企業都是一把雙刃劍,2005年5月,浙江永康的電動自行車產業就由於Wal-Mart等公司退出採購,而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顧強認為,目前中國傳統製造業集群以中小企業為主體,缺乏內生的創新能力和成熟的創新體系。以汽車零部件為例,在高增值領域,如“0.5層”、“第一層”供應商中,發動機等核心技術不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所以中國企業不具備競爭力,但在第二層、第三層供應商,中國企業數量過多又造成競爭過度,因此要推動產業集群升級政府必須加強引導,搞好集群的綜合平臺建設。

  據廣東省科技廳李興華副廳長透露,2005年,廣東全省3894家大中型工業企業中,仍有占4.9%的企業沒有建立技術開發機構。2005年大中型工業企業的科技經費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僅為 1.3% ,遠低於目前世界發達國家的2.5%~4.0%。而數量龐大的中小企業科技投入比例就更低。“在廣東和珠三角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中,加工貿易所占比例達87%,企業對外技術依存度在70%以上。”

  顧強認為,針對這種情況,政府還必須加強對集群的技術服務支持,扶持集群中的大中型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加強集群與產業研究開發機構、大學之間的聯合研發,並對集群所在細分行業面臨的一些共性技術進行基礎性研發。“否則,長期缺乏自主技術,隨著中國勞動力、土地等成本優勢的逐步減弱,傳統製造產業向成本更低地區的轉移將很難避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