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鄭堅:緬懷開臺聖王 番薯仔不忘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04 11:51:49  


鄭成功收復台灣。
  中評社香港4月4日電/1662年(清康熙元年)2月1日(農曆12月13日),鄭成功接受荷蘭殖民者投降,中國收復了被荷蘭侵佔38年的台灣。

  中國台灣網報道,原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鄭堅撰文說,今年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345週年。凡我台灣子民,都應牢牢記住歷史上這個非常關鍵的大事,都應永遠緬懷“開臺第一偉人”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維護祖國領土完整、經營開發台灣、為民造福的豐功偉績。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鄭成功收復台灣、經營台灣,就沒有今天繁榮發達的台灣。因為在鄭成功收復台灣之前,台灣還只有數萬原住民和數萬大陸漢族移民,台灣基本上還是一塊待開發的處女地。是鄭成功收復台灣後,才開始將中國大陸的府、縣行政管治制度帶入台灣,建立一府兩縣,即承天府(今台南市)、天興縣(今嘉義市)、萬年縣(今高雄鳳山),實行行政管治、組織經濟開發和傳播中華文化。明鄭軍隊實行軍屯制,組織數萬將士開墾了30多個農墾區(台灣至今還保有新營、柳營、下營、左鎮等許多以當年屯墾軍營命名的鄉鎮),又從閩粵祖家招募了數萬鄉親入臺墾發經營,使台灣由中國的清王朝統一時,農田面積達2萬多甲,人口達20來萬,均猛增了一倍。明鄭政權還開設府學、縣學等,促使數百名大陸知名學者入臺弘揚中華文化。我們的祖先對鄭成功的崇敬是無比虔誠深厚的,尊稱其為“開臺聖王”。全臺奉祀鄭成功的廟宇達五、六十座之多,台東縣今還有成功鄉、延平鄉,南投縣還有國姓鄉,台南市有成功大學等等就是明證。

  鄭成功以中國大明王朝的征討大將軍之名,從當年的海上霸王荷蘭入侵者手中收復台灣,打響了東方人民反對西方殖民者鬥爭的第一炮,他是亞非拉地區第一個將外國殖民者趕出本國大門的偉大人物。鄭成功收復台灣,使台灣重入中國版圖,更為隨後中國大清王朝統一台灣、開發台灣奠定了基礎。在清治台灣的210年間,以閩粵為主的大陸漢族同胞、我們的祖先,一撥接一撥地陸續移民地區性建設台灣,使台灣人口猛增到210萬。到甲午戰爭前夕,全島由南而北,從西到東,得以全面開發,並成為中國的第20個行政省——台灣省。如果沒有鄭成功收復台灣,台灣還在外國殖民者的佔領下,我們的祖先就不可能在自己的國土上建造自己的家園;今日2300萬台灣人中,漢民族就不能佔到97%的絕大多數。

  作為出生在台灣彰化的八旬老者,作為祖先是當年跟隨“開臺聖王”從福建省南安縣石井鄉“唐山過台灣”的、已經在台灣繁衍了十幾代人的、“正港”的本省人、本土人、番薯仔,特別想和當今島內自認是番薯仔的好後生們聊一聊有關我們的祖先跟隨國姓爺從“唐山過台灣”這件大事。因為你們的祖先也和我的祖先一樣,都是從中國大陸去台灣開發的,只是時間有先後,省籍有不同,都是血脈相連的漢民族同胞,都是中華的好兒女。由於台灣離福建最近,台灣又是以福建省閩南人為主的明鄭軍隊收復和最早開發的,又有201年歸大清王朝的福建省管轄,遂使福建省閩南的移民成了台灣的最大族群,閩南方言成了台灣當今最主要的方言——河洛話。這裡明擺著一個事實,即台灣是一個以漢民族為主的中國人的移民社會,台灣人的根和本都在大陸,台灣人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