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創夏:馬英九不能再當“兒皇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08 12:02:38  


  中評社社香港6月8日電/中時電子報主筆黃創夏今天發表文章說,從“自主性”與“主體性”的角度來看,馬英九還真的可以算是個最佳“悲劇男主角”!

  早就年過半百的大男人了,卻老被國民黨的那一大堆大老們,想要把他綑綁在“醬缸”中,他們希望馬英九永遠像是個長不大的孩子。當他想要參選黨主席,被大老評為“還太年輕”;連挑一個副手,從王金平,到現在的林蒼生,永遠被一大缸子的人指指點點。這是因為,他們想要掌控馬英九,因此從中取利之人,多如過江之鯽;馬英九的主體性,這些“馬背上的寄生蟲”根本不重視!

  “副總統”真這麼重要嗎?一位國民黨高階黨官如此形容:“如果‘副總統’影響力真這麼大的話,二OO四年,陳水扁早就落選了。”以呂秀蓮在民進黨內的“人緣”之差,社會爭議這麼多,“副總統”真能對選舉“加分”或“減分”?不證自明!

  在大選中,候選人本身的整體條件,才是選民抉擇的最主要依據。

  但為什麼馬英九的副手會演變成國民黨大老們樂此不疲呢?說穿了,正是國民黨與泛藍各股勢力,依然把馬英九視為是一個可揉、可捏的“麵團”,想要藉副手的角力戰,從此影響馬英九。如同先前曾傳出的“副手管內政”,等於是幫馬英九“娶了一位某大姊”,馬英九祇要“垂拱而治”,排排坐、吃果果就好。大小事可由“外戚干政”,“后族”們在政壇多呼點風、多喚點雨。所以,先是有一股人非要逼著“馬王配”,現在則是頻頻“放話”,想要影響馬英九的抉擇。

  這些“喬家”大院的長老們,真能順遂意願嗎?這樣搞法,馬英九身上的國民黨濫包袱祇會越來越沉重,坦白說,馬英九乾脆退選算了。 

  為什麼?在美國選舉政治上,長期以來都有一種“難兄難弟論”(Tweedledum and Tweedledee),意思是說當兩個政黨已經長得分不出好壞,這時候,選民就認為投票反正也不能改變什麼,一種低投票率的政治即告出現。 

  “難兄難弟”的說法起源於十八世紀,到了十九世紀末,被《愛麗絲夢遊仙境》的作者路易斯‧卡洛爾(Lewis Carrall)所借用,變成他的作品《鏡中世界》裡兩個丑角的名字,因而聲名大噪。而後它又被老百姓、媒體,以及學術界所挪用,來形容兩個政黨在敗壞中趨同,最後雖然看起來還是不一樣,但實質上則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它們仍有各自的權力野心,而相同的則是它們都不能帶給人民更好的希望。 

  國民黨與民進黨正好就像是“難兄難弟”的現況中,一個昏昏沌沌,懶惰不作為;一個放肆到無間道般無所不為!若馬英九一直無法擺脫國民黨醬缸的糾纏,中間選民投票意願必然下降,但面對擔憂失去政權的既得利益者、執政當權派卻勢必無所不用其極,用盡一切手法(族群、收買、五個小孩來助選‧‧‧)進行催票動員,此消彼長,馬英九必敗!

  此情此境中,馬英九必需讓選民放心,他不會被這個濫國民黨給綑綁住,才有機會說服選民相信,不是只能在“難兄難弟”中做選擇!

  所以,原本一生順遂的馬英九,既已經歷過“被起訴”的人生最大挫折後,他的“本我”已在復甦當中。馬英九就該下定決心,不能再當“乖乖牌”了,在待人處事上,馬英九也許還保持著他“溫良恭儉讓”的教養,但他需要向國民黨與泛藍諸股勢力證明:他將不會是“兒皇帝”,馬英九才是“主導者”與“果決的裁定者”。

  長期以來,馬英九一向是“同心圓”決策風格,必需要有所轉變了。過往,這個“同心圓”除了中心點是馬英九外,再外圍是金溥聰、劉兆玄、高朗、葉金川、連戰、吳伯雄、關中體系,這些和馬英九有長期交往與長官部屬之誼的人士,最外圍則是那些可以和馬英九說得上話的政客、媒體圈...。

  過去,馬英九積極地想要滿足每一個人,他自我壓抑,刻意讓這個“圓心”小到面積接近零,結果卻是每次有大小事情發生時,東有一句、西有一言,但見馬英九左右游移,進退兩難。但要擺脫“兒皇帝”之糾纏,馬英九必需擴張圓心區域,放大自己的自主性了。

  馬英九必需掌握到這點變化,才能主控自己的命運。

  事實上,從馬英九近幾個月的作為來看,都可觀察出一股“本我”漸漸復甦的跡象。馬英九應該也知不能再是一坨等著任人揉捏的麵團,而是有自我主見,能夠自己下決定的領導人。不能凡事都是所謂的“馬家軍”的意見,而是馬英九個人就要負責任的去決定。甚至,有些決定,馬英九祇要“告知”幕僚,連“討論”都不需要。

  回想一下“做自己”的感覺,馬英九應該可以有自信:單車環島的計畫,在內部不斷有反對的聲浪,但最後拍板定案,來自於馬英九的一句“可是我想騎耶”。雖然從開騎到回台北慘遭媒體砲轟,也被黨高層批為“遠足”,但馬英九不願做無謂的回應,依然憑著強烈的意志力撐完全程。

  這過程,馬英九得到了什麼?其一,他證明了他可以在雜音中,“貫徹”自己的意志力;其二,當馬英九在桃園和電視台連線時,他竟可以說出:“你們台北人的觀點”一語時,馬英九已經向那些一直以為可以操作輿論,左右馬英九判斷的台北政媒圈展示:“我和你們是不一樣的!”

  同樣地,為馬王配這齣爛戲畫下句點的更不是吳伯雄、不是連戰,而是馬英九。據王金平事後轉述,馬王曾當場和連戰通電話。連戰不解:“有差這兩個禮拜嗎?”但馬英九鐵了心回答:“時間緊迫,今天已是最後期限。”事實上,在打電話給連戰前,王金平也曾轉述連戰希望“事緩則圓”的態度;馬英九仍堅定表示就是最後期限,因此可以不再被所謂的“連戰的態度”牽絆住。

  馬英九必需瞭解,“副總統”祇是一個“宣示性”功能,正式名單出來,也許會掀起新聞的一些騷動,但炒完了以後,將來爭取選票,還是得靠自己的願景、格局與對人民的許諾。如果連副手這點小事都要請示別人,那何必自己出來選呢?而人民又怎麼會把神聖的一票投給被人牽著鼻子走的兒皇帝呢? 

  學會“做自己”,馬英九該擺脫那些國民黨宮廷裡的“沒落貴族”的牽牽扯扯,必要時,勇敢地大聲說“不”吧!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