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文章:大韓國史觀 官方是推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0 11:29:25  


  中評社香港7月10日電/繼豆漿起源、高句麗隸屬、江陵端午祭、漢字起源、印刷術起源、中醫起源之爭後,一部名為“蚩尤天皇”的南韓歷史小說,又惹起中韓人民之間的爭論。

  台灣聯合報文章說,書中把蚩尤封為大韓民族上古時第十四代天皇與軍神,描述“涿鹿之戰”時竟說是蚩尤征服了黃帝,使黃帝在劍下屈膝投降,無疑暗示中國人的祖先向韓國人的祖先臣服。

  說韓國人夜郎自大也好,扭曲史實也好,筆者認為,這些都是韓國官方及民間有計畫的行動,配合民族意識的氛圍,以營造新史觀的方式,試圖為韓國在兩韓統一後爭奪新的國際領導地位,尤其利用中日間的矛盾,讓韓國成為東亞新霸權。

  韓國除了上述扭曲歷史觀手段,另外也學習日本電視台做法拍攝大型歷史劇,試圖建構新的“大韓國史觀”,燃起國內大韓民族熱情。近年來,以“大長今”大出風頭的MBC文化放送電視台陸續拍攝“朱蒙”及“海神”兩部年部大戲;另兩家電視台KBS及SBS也不甘示弱耗資百億韓元製作“大祚榮”及“淵蓋蘇文”。除了商業收視率的考量外,無非是希望增加韓國人對於高麗歷史的認知與認同,特別是年輕族群。

  然而這些“大韓國史觀”,在中日官方及學界看來,幾乎到了嚴重扭曲的地步。

  舉例來說,“海神”中描述張保皋把清海鎮建設成東亞貿易的中心地。但當時乃中國國力巔峰時期的盛唐,廣州、泉州、明州(今寧波)和揚州等地為唐朝海上貿易中心,青海鎮有何條件取代上述港口,實在看不出來,充其量只是和唐朝間的貿易窗口。

  “朱蒙”也是如此,劇中描述:“朱蒙率領高句麗和扶餘聯軍斬殺遼東太守後,來到遼東太守管轄的地區,然後向將士說出高句麗人民終於可以返回屬於自己國土的地方生活…。”然依“魏書”列傳記載,朱蒙在扶餘飽受追殺威脅,只好逃到紇升骨城,建立高句麗國,如何與仇人合作對抗唐軍?且斬殺唐朝太守是何等大事,亦不見史書有所記載。“大祚榮”及“淵蓋蘇文”更不用多說,連韓國學者都直指劇情嚴重謬誤。

  韓國學者的指控只是這些歷史劇謬誤內容的一小部分,卻未涉及官方的關鍵角色。MBC是韓國的公共電視台,KBS是國營電視台,自然必須服膺及呼應官方的政治態度。

  中國已經注意到此類扭曲史實的韓劇會對大陸民眾造成不良影響,為阻止南韓的文化攻勢,開始禁止進口。然而在台灣,“朱蒙”卻造成極大轟動,在不了解當時遼東歷史情況下,無形中已接受劇中的史觀,不知道每天收看的韓劇扭曲了許多和中國人有關的史實。

  這幾天,“世界新七大奇蹟”的票選運動引起全球關注,中國的萬里長城名列榜首。以南韓官方及民間近來不斷“侵占”中國歷史文化的作風,我們此刻只能慶幸萬里長城離朝鮮半島非常遠,否則南韓怎會放棄宣稱“萬里長城是韓國人蓋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