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早報:中共致力開拓政治新大陸 成績斐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01 14:22:52  


  中評社香港10月1日電/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召開。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評論文章稱,在中共十七大召開前,國內外把焦點集中於人事變動的傳統似乎在改變,人們更為關注的是執政黨將提出什麼樣的新觀點、新策略來推進政治改革,實現社會公平,縮小貧富差距,剷除腐敗溫床,遏制“台獨”勢力,給世界描繪出一幅“和平發展的嶄新中國究竟是怎樣”的肖像。這種變化,是中國致力開拓“政治新大陸”的結果。 

  文章認為,自中共十六大以來,特別是十六屆六中全會以 來,中國的“政治疆域”在大力拓展,體現在三個方面:從理論上看,中共高層將民主、自由、人權、博愛等看做人類文明的普世價值加以認可,為民眾的參政議政熱情敞開管道;從實踐上看,新一屆領導人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指導下,把政策著眼點投向大眾切身關心的問題上,如住房、醫療、教育、社會保障、 嚴懲腐敗等,使政治和大眾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從國際態勢看,中國的發展已成為21世紀全球的最亮點,既要向世界宣示中國會以什麼樣的姿態走向未來, 又要解決人民幣升值、貿易糾葛、“中國製造”聲譽等現實問題,使得執政黨只能通過國際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制定內政外交策略,“政治新大陸”就此拓展。

  中共新一屆領導人,在中國經濟很有底氣的條件下,致力於建立公正社會,縮小貧富差距,力圖在住房、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營造出不愁吃、不愁穿,不怕上不起學、看不起病、養老難的大家庭,把很多城市人享有的公共福利推及到農村,特別強調“和諧”和“民生”兩大主題,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讓民主黨派中的才 俊擔任部級領導,也是對建國初政治實踐的承接。用制度來保障全體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政治上卓然可見的突破。

  新一屆領導人突破了民主禁區,明確提出“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及其現代化”。重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承續中國十三大提出的政改目標;堅決查處陳良宇等黨內腐敗分子,是在認真回應人民強烈提出的反腐呼聲。

  更進一步的作為是,新一屆領導人明確提出從黨內民主到全民民主漸進過渡的“民主線路圖”,通過成立國家預防腐敗局來進行理性的防腐和制度性的反腐,通過公開審計結果來遏止中央部委亂花納稅人錢的現象,通過發言人制度來增加政治的透明度。所有這些策略,儘管力度尚需加強,但方向是與民主政治、文明執政相一致 的,是以前的政治範疇內從未有的。

  中國努力開拓的“政治新大陸”,還體現在執政方式上的轉變。無論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階級鬥爭”,還是八、九十年代的“經濟建設”,都有“為綱”和“為中心”的尾碼,將全民精力集中於某一領域而忽略其他方面。這就不免出現“毀滅性鬥爭”、“破壞式建設” 的弊端。鬥爭結束了,大眾也貧困了;國民生產總值上去了,江河湖泊也變黑變臭了。“攻堅式”政治運行模式往往解決了一個問題,而出現更多的難題,如同攻打城池一樣,佔領了城池卻發現城池彈痕累累。

  新一屆領導人強調“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統籌兼顧,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以人為本而非以掌權為本。這種被中共稱作“科學發展觀”的執政理念,實際上是在政治上實現了與“國際接軌”。健全的現代國家的政治都在致力解決大眾的實際問題,在效率和公平的協調中實現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對中國政治帶來的重大變化是,政策的出發點是“向下看大眾希求”,而非“向上看領導臉色”; 政策出臺是解決實際問題,必須顧及各方面利益,而非某一集團的利益。

  因為宣導科學發展觀,人們會發現中國對待國際社會的態度與過去相比有明 顯的不同,現在很注重以理服人,即便是抨擊不實之詞也很講究國際禮儀。在回應西方對中國環境污染的斥責時,中國一方面歷數自己為世界經濟繁榮付出的環境代價,一方面致力於國內環境保護,制定較有力的措施來抑止污染、保護家園;在“中國製造”面臨聲譽挑戰時,中國沒有回避所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揭露某些國家的 誇大其詞,一方面通過成立國務院領導小組,負責在全國範圍開展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規範市場,提高品質和安全標準。這種不回避矛盾的態度,是今年來中國政壇的新風尚。 


    相關專題: 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