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京報:“以人為本”的社會前途無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0 10:24:31  


  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十七大開幕第二天,不少媒體都以醒目的標題將十七大報告中“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的表述凸顯出來。《新京報》今天發表題為“‘以人為本’的社會前途無量”的社論表示,“以人為本”引發關注,不僅在於報告強調了它,更在於它把每個人自由全面的發展納入了國家發展的視野,適應了公眾對均衡發展的期待。

  “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這是150多年前,《共產黨宣言》裡描繪的社會遠景。150多年後的今天,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把“以人為本”提到了科學發展的核心地位,強調人的核心地位和社會本位,正是對那一命題的歷史回應。

  社論說,從河北農村到遼寧礦井,再到河南艾滋病村,幾年來黨的領導人春節時奔波的足跡,表明“以人為本”不是一個漂亮的政治口號,而是一種惦記著普通人生存狀態、關注他們發展能力的政治使命。從取消農業稅到建立廉租房制度,這幾年那些影響和改變了公眾生活的公共政策,表明“以人為本”也不是抽象的修辭,而正在成為一個個實實在在可以觸摸、讓每個人分享到實惠的東西。中國的發展將不再是單純為了GDP而發展,不是以物為本、以資為本、以少數人為本的發展,而是為了每個人的發展。

  社論指出,發展是某種進步的想象表達,似乎在不可終止的發展加速度中,有個美麗新世界在遙遠的地平線等待著人類的抵達。在發展主義的全球浪潮下,世界上已經沒有哪個政黨不把“發展”當作一個致力追求的目標。從經濟增長到現代化,發展設定的目標都是好東西──可發展是什麼?究竟為誰或為什麼要發展?誰收獲成果和誰承擔代價?經濟增長是否就必然改善人們的福利和提高人們的生活?如果發展不能很好地回應這些問題,就會陷入發展主義的迷思和現代化的陷阱,這也正是拉美和非洲一些國家曾經的命運:經濟社會嚴重失調,社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環境惡化。

  十七大報告沒有諱言發展失衡問題: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等。而“以人為本”正是針對這種失衡的發展而提出。以人為本,不僅主張人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回答了為什麼發展、發展“為了誰”的問題,而且主張“人是發展的根本動力”,回答了怎樣發展、發展“依靠誰”的問題。

  社論又說,由於當下中國主要的社會矛盾,科學發展觀並不否認經濟發展和GDP增長,但它所強調的是,這一切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每個人的發展需要,經濟增長必須惠及每個具體的人,不能把人當作發展的工具。近些年,在此思維的指導下,政府更加重視了財政的民生投入,教育、衛生投入有了明顯的提高;更加重視了對安全生產環節的監管;更加重視了提高職工的工資標準和工作環境;加大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力度,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到了改革的成果。

  社論稱,應該說,“以人為本”體現了執政為民的思路,也只有把“以人為本”作為發展的基礎,才能得到公眾的支持,公眾的利益才會得到切實保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才是發展的終極目標。一個將每個人的自由發展納入發展視野的政黨,必將獲得民眾的支持。一個認識到人民是社會財富創造者的社會才會財富湧流,一個將發展成果與人民共享的社會才會前途無量。


    相關專題: 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