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新華社:中共更加清醒認識未來發展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0-20 20:39:23  


  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新華社今天刊發十七大特稿指出,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現階段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更加認清未來發展問題,說明中共“在走向成熟”。特稿全文如下:

  秋涼如水。在雲南省文山壯族自治州馬關縣大栗樹鄉中心學校,13歲的羅永文和5個同學擠在一張一米左右寬的高低木床上。他在想,下個星期的生活費怎麼辦?要不要也和鄉上的一些同齡孩子一樣,出去找份工作賺點錢,幫助養活家中80多歲的奶奶和上小學二年級的妹妹?

  這是“世界第四大經濟體”中國欠發達地區不鮮見的圖景。危房中讀書的孩子、因病全家一貧如洗的農村家庭、高樓下的城市“棚戶區”……

  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以較多的篇幅談到了快速發展的中國面臨的各種複雜問題。他提到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還列舉了就業、社保、收入、教育、衛生、住房等多個方面的問題。

  這位中共領導人也承認,“黨的執政能力同新形勢新任務不完全適應,對改革發展穩定一些重大實際問題的調查研究不夠深入”。

  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謝春濤教授評價說,報告對中國當今的問題“談的面很寬”。謝春濤本人對一些問題的思考,周圍人的意見,他搜集的在中國不同機構中任領導職務的黨校學員反映的問題,媒體的評論,以及理論工作者的觀點等,報告“概括很全,基本上都涉及了”。

  謝春濤特別提到,報告對問題闡述措辭“充分、到位,比如‘代價過大’、‘嚴重’等”,說明“領導層對問題認識很清醒,決不回避問題”。

  在經歷29年的快速增長後,在取得世人關注的成績同時,中國在發展中伴生出的問題也充分表露出其複雜性和解決的難度。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說,“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不在於它是否能繼續以迅猛的速度增長,中短期而言,幾乎可以肯定會是這樣。真正的問題在於它是否能夠換一種方式增長……”

  中國自己的媒體也認為,“改革進入縱深地帶,牽一發而動全身。”

  過去5年,從非典疫情到時下波及世界經濟的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中共領導層面對內政外交各種複雜的情況。

  “憂患意識和務實作風是十六大以來中共領導集體一貫強調的。”謝春濤說。

  2002年12月,剛剛接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來到西柏坡,要求全體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重溫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牢記“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

  今年“兩會”期間,他再次告誡中共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公僕意識、節儉意識。

  對民生疾苦,領導人夙夜在心,推出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政策措施,包括取消農業稅、尊重保障人權入憲、廢止收容遣散辦法等。中共領導人也更加頻繁地在第一時間到災區視察,在節日等重要時間去慰問困難群體……

  雖然雲南的羅永文生活學習條件仍很艱苦,但他已經可以享受國家提供的免學雜費、免教科書費、貧困寄宿生生活補助的待遇,他所在地區貧困生的輟學率也在逐年下降。

  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王長江教授認為,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現階段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說明中共“在走向成熟”。這“不僅不會讓人民對我們所從事的事業喪失信心,反而可以讓他們認識到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有問題不可能一下子解決,不能掉以輕心。”

  他認為,十七大報告針對發展中的問題,以及外界的種種猜測,回答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方向到底對不對?旗幟到底對不對?”的問題,“很有針對性,體現了一種務實的態度”。

  他說,中共確實經歷著從革命黨向執政黨轉變,“思考問題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手段方法都在從革命黨的方式轉向執政黨應有的方式,對執政規律的認識正在深化。”

  王長江強調,黨要加強制度建設。而且也越來越需要從注重制度要素的建設,轉向制度體系的建設。他作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你把一臺車的全部零件堆在一起,也仍然不能叫做車,在我看來只是一堆廢鐵。只有把它們組裝起來,才是一輛名副其實的車。這就是制度體系建設和制度要素建設之間的關係。”建設什麼樣的制度,從形成共識到落實需要一個過程,“目前我們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制度建設有著廣泛的空間,但必須下大力氣去探索才行。”

  對十七大直面中國問題,新加坡《聯合早報》說,胡錦濤用了大量篇幅闡述執政黨所面對的種種挑戰,甚至再次強調,一些問題已經對執政黨構成了生死存亡的考驗。

  “這使人們有理由期待十七大之後,中國將在民生等問題上,邁出更多、更具實質意義的步驟。”


    相關專題: 中共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