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密室政治已過時 藍綠請開大門走大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8 10:03:33  


  中評社香港1月28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指出,朝野對話從來不是壞事,過去八年台灣政治風貌,一向是以對抗為常態,以對話為例外,誰都樂見朝野願意友善對話。然而為何這次的“扁吳密會”竟引發那麼大的爭議呢?最耐人尋味的是,似乎根本沒有多少人在乎扁吳這場“密會”中究竟談了什麼,反倒是不斷追問吳伯雄為何事先不知會馬英九一聲?這確實是一個好問題,但真正答案是什麼其實也不怎麼頂重要, 許多人的感覺不對,其實很大一部分在於此時此刻的台灣,實在不該再搬演類似“密會”這類戲碼了。 

  沒有錯,朝野陣營的領袖相約吃個早餐確實不需要敲鑼打鼓,在民主國家總統約見最大在野黨的黨魁,也不該是個敏感話題。但很遺憾的是,根據過去諸多的經驗法則,多數人對這種形式的“密會”從來不曾看好,理由很簡單:第一,它不公開,所以雙方究竟交易了什麼,算計了什麼,沒有人知道;第二,也因為它不公開,永遠給人無窮的想像空間,甚至演成提供相關各方見縫插針的機會;第三,也 是最重要的,台灣這幾年從來沒有什麼重大議題,能夠單純地就靠一兩場“密會”就能獲得解決的,倒是有不少密會因為事後扯破臉,進而演成更大的裂痕。 

  社論指出,特別也是上述第三個理由,讓藍營內部若干人對吳伯雄未曾知會任何人就輕率地去與扁密會,反應有些強烈。畢竟過去“扁連會”、“扁宋會”的 經歷太鮮活了,因而吳伯雄就算再怎麼強調他曾在密會時如何地“教訓”陳水扁,終究密會就是密會,誰又知道未來這不會提供陳水扁另一個政治操作的槓桿?要知道在這方面陳水扁的紀錄可是歷歷在目的,如果屆時情勢真的演成這個局面,就算吳伯雄不會陷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的譏評,最起碼政治判斷的智慧是要大打折扣了。 

  講實在話,距離“總統”大選已經不到六十多天了,朝野陣營究竟還能有什麼關鍵議題,非得藉“密會”才能解決?“內閣”改組的議題,藍軍早早就已表 明興趣不大,所以連端上桌的可能性都沒有;“入聯公投”的議題,想也知道,這哪是能憑“密會”就能解決的?吳伯雄不可能背著藍軍挺“入聯公投”,陳水扁也不可 能代替綠軍接受讓新“國會”“透過決議入聯”來取代公投,這個爭議如果簡單到靠一場“密會”就能解決,那台灣過去幾年也不會鬧成這般的局面了;至於“中選會”的議 題,講白一點,如果目前的狀況是對綠軍有利,陳水扁有什麼理由要讓步?讓了他又將怎麼去面對綠營內部的埋怨? 

  社論認為,這擺明了就是一場不會有任何“結論”的密會,這是根據最簡單的政治常識都判斷得出來的。既然如此,那又何必要刻意安排這場“密 會”以徒增紛擾呢?難道搬演這齣戲,只是證明綠營還是陳水扁在當家,同時也藉以突出吳伯雄目前是最大黨領袖的身分,如果真是這樣,那也只能說:真是無聊! 

  一場“扁吳密會”釀成這麼多的後續效應,或許居間安排的“立法院長”王金平,或是應邀與扁密會的吳伯雄都感到委屈。沒有人會懷疑他們善意,但何妨平心靜氣地評估一下,這場“密會”到底獲致了什麼對台灣有利的結論?應該是沒有!那麼又何必要安排這場密會呢?很坦白地說,當下朝野的分歧,藉由“密 會”能夠解決的,公開對話也一定能夠解決,公開對話解決不了的,“密會”也一樣不可能解決。畢竟在現今的台灣,“密會”從來不曾是拿來解決問題的途徑,卻經常是藉其擴大製造對立紛擾的手段,這一點道理,是連一般民眾都知道的,在政壇打滾多年政治領袖會搞不清楚,確實是頗耐人尋味! 

  台灣的朝野陣營,確需要更多的協商、更多的對話,但請盡量開大門走大路,所有的協商機制、對話平台一直都存在,別再動不動就玩什麼“密室政治”,此刻的台灣,是該逐漸走出那些陳舊政治陋習的年代了!


    相關專題: 臺灣322大選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