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骨子裡仍然是親美? 解讀陸克文“外交新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16 19:34:34  


4月1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海南省三亞市會見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 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9日訪問中國,並出席博鰲亞洲論壇一年一度的盛會。行前,他強調中國現在是“一個現代國家”和“體育強國”,澳大利亞和全世界“都希望今年北京舉行的奧運會全面成功”。 

  世界新聞報的報道指出,陸克文出任澳大利亞總理後,在外交上採取了不少與過去不同的方針,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是迅速簽署澳大利亞抵制了11年的《京都議定書》;二是提出外交三原則。他此次出訪前,曾在東亞論壇上強調,“澳大利亞在國際上默默無聞太久了,今後3年,世界將看到一個擁有積極外交政策的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必須優先考慮同美國、歐洲和中國一道應對全球經濟問題和安全問題。 

  對陸克文的外交,國際上一般都是肯定和稱讚的,但也有一些非議,甚至說他“骨子裡仍然是親美的”,或者說他是“親華”的,“冷落了日本”等等。其實,陸克文外交不是什麼“親誰”的問題,而是為了本國的利益,適應時代的變遷,特別是亞太地區形勢的變化。 

  他迅速簽署《京都議定書》就是適應時代的需求。他的外交政策三原則,一是要保持和穩固同美國的結盟關系;二是要發揮作為聯合國會員的作用;三是要特別重視發展同亞太地區的關系,使之更為密切。這三條原則顯然不同於過去,體現了他“外交新政”的內涵。 

  誠然,澳大利亞與美國關系根深蒂固,有著廣泛而共同的利益,它仍然需要維護和加強美澳同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一時改變不了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陸克文已經表明,澳大利亞並不想扮演美國代理人的角色,而是希望在亞洲做一個“真誠的中間人”。他外交三原則的第二和第三條顯然表明,澳大利亞要走自己的路,尊重聯合國的作用,重視同亞洲的關系。這表明,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國開始更加務實了。 

  遺憾的是,美國和日本一些人仍在推動建立這一地區的導彈防御系統。韓國前總統盧武鉉是第一個提出要發揮地區“平衡者”作用的美國亞洲盟國的領導人,現在李明博總統似乎要調整政策,而且對導彈防御系統也有一定興趣。這些顯然都是“亮點”周圍的陰影,需要“清風”把它吹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