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西方對華政策“精神分裂” 中國開始回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4-29 17:26:17  


 
  多副面孔增加西方的政策彈性

  德國東亞研究中心中國問題專家海德勒爾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爲,僅從德國對華外交的複雜性來看,多副面孔同時出現對德國的對華政策有好處,因爲這樣能够增加政府的回旋空間和政策彈性,一旦打算或者需要進行調整時能借助已有的相應渠道,較快地完成調整。同時,國內各種聲音都能發出來。海德勒爾說,這可能讓人們看起來會有政策模糊的感覺,但通過相互牽制和平衡實現的對華政策才是真正的對華政策,這才是中德關系。

  海德勒爾認爲,多副面孔出現可能會增加中國的壓力,因爲中國必須要判斷哪種聲音是關鍵聲音。媒體熱衷沖突,傾向報道冷峻、敵視的面孔,這也增加了判斷的複雜性。在這次奧運聖火傳遞中,西方國家政府相對溫和,但議會和媒體讓中國的形象受到了損害。海德勒爾還認爲,多種面孔的同時存在也部分表明德國已難以完全擺脫與中國的關系。截至2006年底,德國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項目超過6000 個。他表示,對德國的分析基本上也適合西方,因爲在經濟上西方出于利益考慮希望中國保持穩定和行動能力。

  西方對華政策同時出現不同面孔的方式也引來一些批評和質疑,比利時《歐洲世界》雜志在一篇有關中歐紡織品沖突的文章中將歐洲輸掉“胸罩戰”歸咎于歐洲內部分歧,香港《亞洲時報》將美國的對華政策稱爲“精神分裂”,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期間,《西雅圖時報》刊文問道:“(美國)有多少中國政策?”

  中國開始用西方的方式回擊西方

  美國蘭德公司國際政策分析家諾·萊文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對美國同時存在對華政策的不同面孔“並不奇怪”。他分析說,“國會提出甚至通過相關議案並不奇怪。支持藏人運動的一些美國人的政治意願,必將在國會這樣的民意機構得到一定反映,一些對華觀點極端的國會議員也自然會充分利用這一難得的機會。但即使議案通過,成爲真正的法案,它也不會具有真正實際意義的約束力,白宮完全可以不執行。”萊文說,布什及行政當局無意使西藏問題進一步嚴重損害美中關系的發展態勢,盡管目前白宮面臨許多壓力,但還扛得住。

  萊文說,中國對美國的不同聲音不必過于敏感,中國崛起已經是個現實,現在是中國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爲大國,由于影響增加並且受人關注,肯定會聽到各種聲音。他認爲,盡管聲音很多,但目前國際上沒有哪個國家願意以損害與中國的正常關系爲代價圍堵、制裁中國,“事實上,這也難以産生預期的效果”。

  在采訪中,專家說,美國對同一對象出現不同聲音是由美國的現實決定的,依照美國憲法,國會與白宮都有立法權,白宮要好一些,美國國會兩院有500多名議員,來自不同地區,代表不同的利益團體,他們往往會發出各種聲音。

  美國“亞洲協會”高級副總裁、國際安全問題專家詹富夢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面對西方這種複雜的外交政策,中國要善于理解對方,在政策策略上可以更具靈活性,適當情況下要學會妥協和協商。

  有專家說,中國似乎開始適應西方這種多元的對華政策。對西方在拉薩騷亂和奧運聖火事件上的表現,中國也出現了多種聲音,中國外交部、媒體、海外華人、網民等多方的反應和態度都有區別,看上去中國已經開始用西方的方式回擊西方。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