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南方朔:馬政府首十天對內對外都不算合格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2 15:55:44  


 
  首先就內政部分而論,今天台灣經過李登輝和陳水扁的亂政,社會浮誇、司法混亂、財政惡化、貧富不均等問題日益嚴重,這個政府一上台就必須面對通脹問題,也必須在司法正義上做出立即的導正。這乃是馬英九一勝選就應當知道,而且必須在當選及就職的兩個月準備期該努力籌劃之事,但由馬政府上台10日的表現,人們都看出了這個政府泄沓因循的一面。為了一個油價調漲,它搞得民怨四起;接下來的電、水、肥料、其他物價上漲,它也絲毫沒有良好的因應之道及說法。它完全不知道今天的台灣由於所得M形化,對物價問題的易受傷 害性已大增,物價問題已必須與平均財富、降低貧富差距並論,始有可能讓人心能平。這個政府處理漲價問題搞得民怨沸騰,其“能力”可謂已嚴重出了問題。

  其次,這個政府在施政上並未從大處著手,而和台灣過去十幾年一樣,都只是炒話題、炒短線,如婦女產假兩年給薪六成、年輕人房貸200萬兩年免息等,對大問題如賦稅公平、改善財政等不去設法,而只是炒作一些小利事,人民會快速的失去信心,這不是沒道理的。如果不能在決策能力及格局上改變,它未來4年的路可能將極艱難。

  文章指出,在對外方面,台灣自李登輝“兩國論”和扁政府的“台獨論”的10年對立後,一般人皆對馬政府改善兩岸關係充滿期待,但無論由他的兩岸政策取向、兩岸政策用人,人們已可看出他除了表面的言辭外,實質上是拋棄了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以來的“連路線”,而走的是“李路線”。他藉蕭萬長的口所說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會把“正視現實”放在最優先,這由馬的整個邏輯以觀,其實是要把兩岸分裂固定化,這是在“擱置爭議”這句空話的同時又起爭議。正因為存在著這種“兩國論”的疑慮,才會有“胡吳會”的出現。在“胡吳會”上,胡特地提出3年前“胡連會”時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並另提“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胡以“互信”為第一優先,和馬的“正視現實”為第一優先,北京對馬的疑慮已盡現無遺。儘管充滿疑慮,北京仍願促成“包機直航”、“陸客觀光”和恢復兩會協商,一方面是不願和馬政府鬧僵,另方面也是把人情送給吳伯雄。“胡吳會”後,馬政府的“陸委會”立即放話“國共平台是第二軌,不能替代第一軌”;而在“胡吳會”後,吳伯雄轉往上海會見台商,並立即電召連戰之子連勝文奔赴上海與台商見面。這都是很值得玩味的信息。“李路線”與“連路線”的分歧其實已正式開始了。

  拿掉“一中”暗推兩韓化兩德化

  文章認為,除此以外,我們還應當注意到,儘管馬政府明言“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但另方面卻又主張“應先把一中問題從談判桌上拿掉”;而台灣的親馬派也開始放話要把兩岸問題“兩韓化”和“兩德化”,並據此做為參與國際社會的指標,這和當年“李路線”的“先獨後統”若合符節。這都是值得注意的變動因素。我們目前尚無法研判北京的取向為何,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兩岸關係將不會如人們一廂情願以為的那麼樂觀。

  因此,台灣的政治及社會經濟變化,人們已不能有太多幻想。幻想及因為幻想而造成的過度歌頌,如果欠缺足夠的能力及決斷來支撐,這種幻想很快就會失落。今天台灣的馬政府只不過10天而已,它內部的路線及高層人際紛爭就已在胎動;而它的政府運作也開始暴露出許多非常嚴重的缺陷。國民黨掌握了政權和“立法院”四分之三的絕對多數,如果有智慧、有決斷、有能力,它會替台灣帶來多好的中興氣象和兩岸展望,但由這10天的表現,可沒有人敢打這樣的包票!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