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胡忠信:台灣需要晚禱與拾穗精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5 15:12:27  


《拾穗》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收藏於法國奧塞美術館的米勒名畫於近日在台北展出,引起了市民的轟動與關注,尤其米勒所繪的《晚禱》與《拾穗》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人們“心靈地圖”的一部分。台灣資深時事評論員胡忠信4日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指出,庶民畫家米勒所畫的法國農民生活恰好反應了台灣M型社會的弱勢生活,不用主辦單位的鼓吹宣傳,自然引起了市民的心理投射。

  一對農村夫婦聽到地平綫教堂鐘聲所傳來的訊息,本能地放下手邊工作,雙手合十做出感恩大地的動作,不正是全世界各地農民生活的切身寫照?三位農婦在收割之後的麥田,勤快地收集掉在田里的麥穗,不正是認真、打拚、勤儉的素樸寫照?米勒的繪畫得以跨過時空引起不同地理、文化、種族人士的共嗚,不正呈現了人性最高貴的情操?

  1970年代初,美國人歷經了冗長而痛苦的水門事件以後,尼克森(尼克松、尼遜)“總統”在輿論壓力下辭職,有人以“美國長久的夢魘終於過了”加以形容。尼克森走了,美國未必更美好,但尼克森挑戰法律秩序以及顛倒價值系統的頑強反抗措施,的確引來美國人民深層的反感,至少因尼克森的下台而使人民松了一口氣。

  文章說,歷史本來予陳水扁最好機會扮演深化民主改革的角色,但陳水扁格局有限、素養不佳、自以為是,最後是落入了類似尼克森水門事件的場景。“立委”、“總統”大選的重創使民進黨如同斷裂成兩截的鐵達尼號,民進黨要再爭取中央執政如同海市蜃樓般成為幻影。陳水扁卸任後,台灣人民也感受了“長久夢魘已過”的宣泄情感。  

米勒名畫《拾穗》。 

  如果尼克森、陳水扁有米勒《晚禱》、《拾穗》所呈現的“心靈地圖”,以平民百姓的生活為念,會落入“權力之毒”的陷阱嗎?歷史家一再告誡我們,判斷一個政治人物,往往是以他退場的方式做為判斷依據。為何政治人物老是不以史為鑒,一再的重蹈覆轍?

油價調漲一度引起長龍 

  馬英九政府一上任,立即面臨物價上漲與通貨膨脹兩大迫切問題。本來預訂在6月2日宣布調漲的油價,因為民間發生囤油現象,大大影響了公共安全。 

  劉兆玄“內閣”在5月27日傍晚宣布調漲,由於事出突然,引起人民的“拾穗效應”,哪怕能省一兩百元油錢,大家也趕在午夜12點前排隊加油。只要一漲價,哪怕政府、中油補貼四成,民怨在所難免。 

  但睡了一覺以後,人們恢復理性,畢竟國際原油價格不斷狂飈,民進黨政府採取了半年左右的“凍漲”政策,政府與人民非面對現實不可。 

  在米勒畫展的首日,馬英九夫婦受邀參觀,此活動不僅是藝文活動而已,當世界各先進國家無不採取减碳的能源政策之際,馬英九政府也有必要提出完整、宏觀、可落實執行的“拾穗”——純樸、節儉、减碳政策,並化為一種生活方式。 

  此外,為了對抗物價與通脹,企業家張忠謀提出“富人增稅,窮人减稅”訴求,郭台銘率先進駐高雄軟體園區,企業家心存“晚禱”的感恩之心承擔更多責任,都是值得鼓舞的社會風氣。 

  5月下旬,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赴北京訪問,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達成海基、海協兩會制度性協商的結論,雙方並同意6月中旬立即啓動兩會協商,為7月周末包機直航、中國大陸觀光客赴台做好落實。 

  文章指出,台灣的領導者如果不能處理好兩岸關系,就無法處理好“國政”;“胡吳會”所達成的兩岸善意互動氛圍,有助於馬英九處理未來的兩岸關系,而兩岸關系的穩定,回過頭來,又有助於台灣內部的政治、經濟穩定。 

  值此“戰略機遇期”,國共兩黨水到渠成達成兩會制度性協商的共識,亦是值得鼓舞的方向。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