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公報:要把災難意識納入中國國民教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26 17:42:20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香港《大公報》6月26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把災難意識納入中國國民素質教育,是一個實事求是的過程。災難意識也是一種獨特的科學意識與文明意識,而只有具備科學與文明素質的國民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抗災救災,也才能真正有效地佑護我們的大中華!

  文章摘錄如下:

  四川大地震以來,不少外國媒體把中國政府和社會團體的救災行動稱爲“快速應急”,贊譽備至。是的,與以往如唐山大地震時的中國政府相比,今天的中國决策層在施政方式和調度指揮可動員力量等方面的確是判若兩人;中國輿論的公開透明程度以及廣大公衆對災害的自主表達方式也與以往的嚴控封閉恍如隔世。在我們爲這些現象和變化感到喜悅的同時,又不能不遺憾地指出,在我國國民素質中依然十分缺乏足夠的災難意識。客觀地說,無論是四川大地震發生後的社會反應,還是隨後在公衆中自發産生的各類“反思”,儘管迅速有效得力,但更多表現的還是一種直線型反應,它們多數仍屬于反彈式舉措和輿論,猶如物理學通常所說的反作用力。

  我們通過對各類傳媒所披露的信息加以綜合分析,就會發現,除了個例之外,無論是受災地區的行政官員還是公衆、災民,絕大多數都對自然災害的發生、發展、預防、應變、補救、自救,在事先缺乏必要的認識。這個“必要”不止是說必要的物質準備(物資資金等),尤其是指必要與足够的精神準備、制度管道和政策性安排。也正是因爲沒有這種“軟件”準備,沒有足够的災難意識,所以也就導致了不少應急救災行動的忙亂與無序(儘管後來已有所補救,如對救災款物發放的監管等)。俗話說“有備無患”。面對突發性自然災害,我們雖然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無患”,但完全能够做到有備“少”患。

  那麽,這一切問題的癥結出在哪里裏呢?我認爲主要出在對中國公民(不是單指老百姓而是指包括一切官員在內的公民社會)的素質教育上。具體來說就是,在中國公民素質教育中長期存在著“災難意識”的嚴重缺失。隨便翻開一本“公民素質教育”的讀本,就會“發現”:各級政府在制定與實施公民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完全沒有或者僅有極爲淡薄的公民應對災難意識的內容!

  在我們這個把“家醜不能外揚”作爲祖訓的國度裏,在我們這片把自然災害與命運福祉緊密相連的土地上,在我們這個習慣于在神喻與天譴的魔咒中不斷揣測的民族血脉中,在我們這種把天象視爲行動依據的傳統文化積澱裏,在我們那些把政績和晋升的希望寄托于祥瑞吉兆的新舊官僚的心目中,本能地回避、有意地諱言災難,難道不正是最合情又是最無情的思維邏輯嗎?這就是在國民素質教育中爲何嚴重缺乏應對災難意識的癥結所在,也就是在我們這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裏公民的災難意識却十分淡薄的矛盾所在、悲劇所在。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