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前高官贊解放軍:我們缺這樣的鋼鐵戰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15 18:04:50  


資料圖:196旅戰士爲外國客人表演。
  中評社香港7月15日電/改革開放30年,隨著共和國和人民軍隊的成長壯大,中國軍事外交活動從少到多,從點到面,不斷發展,日漸開放、務實和自信,逐漸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交往格局。作爲軍事外交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一個重要平台,以一九六旅爲代表的迎外部隊爲增進中國軍隊同世界各國軍隊的互信、友誼與合作,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軍報報道,迄今,已有來自158個國家和地區的55000多位外賓,通過一九六旅這扇靚麗的“窗口”一覽共和國軍人的風采。一九六旅官兵高昂的士氣和精湛的技能,博得了各國來賓的贊譽,還被50多個國家的記者拍成紀錄片帶回本國放映,不僅向世界展示了我人民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也有力地配合了國家的外交工作。

  這是一座沒有圍墻的軍營!

  站在長長的迎賓道上,可以通視辦公大樓、米白色的來賓接待中心和長達400米的士兵宿舍樓。僅僅一路之隔,軍官、士官公寓也像士兵宿舍樓等各種基礎設施一樣,隨時向外賓敞開著大門。透過一片小樹林,能望到槍聲陣陣的綜合演練場,也能望到更遠處炊烟裊裊的民房……營區寬敞整潔,且四面通透,這在人民軍隊團以上建制的部隊中可謂屈指可數。

  “作爲1955年中央軍委確定的全軍第一支迎外部隊,我們做出這樣的選擇,正是爲了充分體現我軍開放、透明、自信的對外交往理念。沒有圍墻的營區,也標志著我旅已經由局部開放走入了全面開放的新階段。”一九六旅政委劉京朝自豪地說。

  從方隊刺殺到反恐演練

  圍墻,有有形的,更有無形的。不管是哪一種,待在里面似乎會讓人有種踏實的感覺,更何況那圍墻是由一項又一項炫目榮譽砌成的。然而,時移事異,時代的大潮催逼著一九六旅去重新檢視營區特別是官兵內心的一道道圍墻。

  有著20多年外事工作經驗的一九六旅外辦原主任張晨陽回憶說:“上世紀80年代中期,很多外賓觀看過我們的表演後,雖然嘴上總是說‘很好’、‘不錯’,但我們能看得出來他們并不覺得新鮮。原因何在?我們一時都想不明白。要知道,我們的官兵表演的可是曾經震撼了好多外軍將領的500人方隊刺殺操啊!”

  1960年,二戰名將蒙哥馬利來到了一九六旅。舉步生風,吼聲震天,氣勢磅礴的500人方隊刺殺操令這位北約最高司令部副司令面色凝重,并得出這樣的結論:“中國軍隊紀律嚴明、武藝精湛……我要告誡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手,這要成爲軍事家的一條禁忌!”上世紀70年代末,由羅坨曼將軍率領的美國退伍軍人協會參觀團在一九六旅看了一整天後,得出了和蒙哥馬利類似的結論。

  距羅坨曼將軍來訪剛剛過去沒幾年,一九六旅的看家本領怎麽就沒人叫好了呢?“一位駐華武官觀看過我們的軍事表演後坦率地說:‘你們的刺殺操氣勢撼人,士兵的射擊技術也很棒,但現代戰爭的形式不比從前,只靠刺刀步槍是遠遠不够的……’”張晨陽回憶說,“聽了這番話,我們心里很不是滋味。”

  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戰爭樣式正在發生深刻變革,我軍正由騾馬化走向摩托化、機械化、信息化,所擔負的任務也越來越多樣化。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是繼續把幾十年前的“折子戲”演下去,還是大膽改革創新“曲目”?一九六旅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一九六旅按照貼近實戰的思路,先後對十幾項迎外課目進行了改革。500人方隊刺殺操已從“節目單”上消失,硬氣功表演變爲城市居民區反恐演練,單一的步槍射擊則演化爲自動步槍、輕機槍、重機槍、火箭筒、迫擊炮、82無後坐力炮、100毫米滑膛炮等多種武器合成射擊……

  “20多年來,我已三次參觀一九六旅。每一次來這里,我都有新發現。雖然這支部隊規模小了,裝備卻越來越好了,人也越來越精神了。”這是美國CNN駐華記者吉米眼中的一九六旅。其實,好戲還在後頭。據劉京朝政委介紹,爲了展示我軍信息化建設的成果和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下一步,複雜電磁環境條件下的指揮通信、步兵城市搜救等課目,也將出現在一九六旅的表演場上。”

  從我演你看 到你問我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