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波音承諾,未來787夢想飛機還將擁有更多來自中國制造的部件。2007年6月29日,波音在北京與中國供應商簽訂了總價值達5億美元的多個民用飛機零部件生產合同。其中包括哈飛生產787複合材料零部件,以及由波音、赫氏與中國一航成立的合資公司波海航空複合材料部件有限公司生產787垂直尾翼複合材料面板的合同。
同時,還包括了波音與中國供應商簽署的首批747-8洲際客機與貨機零部件生產的確認合同。中國一航旗下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將生產波音747-8內側襟翼,成飛則拿到了生產副翼和擾流板的訂單。波音還透露,沈飛也將爲737制造完整的後機身段。
其實,波音的訂單能够得到美國政府的批准也大費周折。起初,中國一航、二航只拿到波音787兩個很小的合同,并且得到了美國國務院和商務部的批准,但最終被美國國防部以“民用飛機里面有技術可能轉讓給中國”爲由取消。兩年後,波音方面成功地游說了美國政府,促成了此次波音對中國新的轉包生產工作包。
針對這種轉變,有觀點認爲,是波音在奉行“胡蘿蔔加大棒”政策,企圖將中國航空制造業鎖定在“爲巨頭打工”的怪圈里,從而間接影響中國的大飛機進程,以達到打擊潛在競爭對手的目的。
波音將上述觀點視爲“陰謀論”。波音(中國)公司總裁王建民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波音不排除與中國任何合作的可能性,包括在大飛機項目上的合作。在他看來,波音現在要做的是,在中國“十一五”大飛機研發期間做好中國的合作夥伴,提高中國航空生產、質量和成本效益,爲將來波音在中國大飛機項目里擔任任何一個角色打基礎。
其實,對于一航、二航來說,既然已經定位于大飛機的部件供應商的角色,那麽其商業上的成功,關鍵還在于解決產業化發展的問題,而這歸根到底是一個軍工企業的管理問題。(來源:《英才》雜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