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陳長文: 軍購迷思 充滿洗腦魔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9-15 11:34:59  


  中評社台北9月15日電/台灣知名律師、法學教授陳長文今天在台灣《中國時報》發表文章,針對馬政府的“軍購至上論”提出抨擊,呼籲馬英九以降的重要官員,說清楚政府的“國防”理念,也呼籲反軍購者能多多提出平衡的聲音,以平衡主張軍購者的洗腦式魔笛幻曲。

  陳長文的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總會不時看到一些“軍購至上”的言論,如果對美國的軍事採購頓挫,就大力撻伐政府,更奇怪的是,政府似乎也真的覺得,美國不賣這些武器給我們,是“我們”的不對,捧著幾千億元,低聲下氣苦苦哀求美國政府“施捨”武器給台灣。 

  每思及此,我都會想到捷克前“總統哈維爾曾說的一句話:“真正的意義只能從荒誕中看到。”也許,不管是新舊政府一脈相承的“軍購邏輯”,或者是幾乎每周都有的擁軍購學者文章,都只是想從荒誕的一面,讓國人反思真理何在吧。 

  也因此,我決定系統的整理對軍購問題的看法,駁論目前被政府與部分學者奉為圭臬的“軍購至上”論。我希望新政府,包括“立法委員”、“國防部長”陳肇敏、“行政院長”劉兆玄以及馬英九“總統”,能夠針對這些駁論,說清楚政府的“國防”理念。同時,我希望三年前,反軍購聯盟的學者能夠“接力”,過去在反高昂軍購議題上發聲不遺餘力的張亞中、黃武雄、謝大寧及簡錫瑎等學者與意見領袖,我也希望各位能夠接續發聲,駁論那些周周月月,幾乎公式性、儀式性地在報章間出現的“擁軍購言論”。他們說的未必全盤無理,但平衡的聲音在那裡呢? 

  現在就讓我進入正題。 

  不管是那些軍購至上論的學者,或者是怯於改變、挑戰軍購思維的政府,有趣的是,我們鮮少聽到他們,逐項的從“國防”戰略需求的角度,向國人解釋為什麼我們需要採購清單上的F十六戰機、潛艦、阿帕契直昇機?我們只看到一個反覆進行、洗腦式的魔笛幻曲,軍購是善的,所以軍購不順利是惡的。 

  月餘之前,前空軍作戰司令李貴發,對“國防部長”陳肇敏提出“國防”興革萬言書,依其空軍戰略專業,建議停止採購F16戰機。 

  李前司令從專業出發,指陳目前軍購思維的荒謬。他指出一個四百架戰機的空軍,龐大的維持費用將排擠其他軍種的必要武器採購;他指出為避免作戰初期大量戰損,主力戰機將全數存於地下洞庫,但“洞庫安全並不代表基地安全”,戰機起降需要有足夠長度跑道,若開戰,大陸必攻擊基地令其無法使用,不能飛的戰機就形同廢鐵。 

  另外,他也認為潛艦、飛彈不必買那麼多。潛艦不符合台海作戰的需求,大陸海軍只要調整海攻的方向,沿大陸棚向台灣進發,潛艦即無用武之地。而飛彈,大陸現有M族飛彈近1500百枚,若台採購愛國者新型飛彈600枚,就算全數攔住來襲M族飛彈(不可能),大陸還有近千枚飛彈可對台攻擊,而美軍售台愛國者飛彈,每枚價格是大陸M族飛彈三倍,簡直是變相鼓勵大陸發展飛彈以消耗台方的財力。 

  然而,李前司令的萬言書,顯然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另再以阿帕契直昇機為例,看到阿帕契直昇機“英姿颯爽”的照片,真的是“很振奮人心”,好像擁有了這麼一隊直昇機,就等於擁有了一隊“無敵鐵金剛”一樣。然而,可有人從戰略的角度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除了好看、可以在“國慶日”閱兵時飛出來振奮人心外,阿帕契在台海戰爭的角色與功能是什麼? 

  一架阿帕契直昇機的單價是1450萬美元;不過希臘在2003年9月訂購了12架的時候,包含武器和後勤支援,總額是6億7500萬美元,單價也增加為5625萬美元。換言之,一架阿帕契,就要花掉人民16億新台幣。 

  每架耗費新台幣16億元的阿帕契,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反坦克”,但它的自我防護能力卻一直頗有問題,很容易受到來自地面火力的攻擊而折損。換言之,置入台海的戰略時空,阿帕契投入戰爭時,等於是假設大陸的坦克已經登陸台灣,然後,阿帕契將可派上用場。 

  但這矛盾還不明顯嗎?一旦大陸軍隊登台,不正代表台灣已失去了海空優勢,如何期待阿帕契直昇機“力挽狂瀾”,改變戰局?政府能保證阿帕契不會變成每顆價值16億元的“天價包子”,投入戰爭的結果猶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