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國際先驅導報:成美國“盟友”並非中國福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8 10:29:00  


 
  事實上,美國官員們倒也實誠,他們坦承,之所以對中國突然大獻殷勤,一是希望中國“支持美國”,也就是多買美國國債,二還是希望中國“支持美國”,也就是不急著把已經持有的巨額國債套現,否則美國本已捉襟見肘的財政平衡,恐有頃刻崩塌之虞。

  做姿態換中國讓步

  不僅如此,由於美國金融危機“殃及池魚”,令歐盟和其他國家受禍不輕,德國、法國等國已紛紛站出來挑戰美國金融霸權,逼迫美國在國際金融控制權上作出讓步,而中國不僅是這些國家極力爭取的對象,也是舉足輕重的、決定平衡趨向的砝碼,叫幾聲“盟友”,做幾個姿態,如能換取中國在這一問題上站在自己一方(至少不站在對手一方),那怎樣都是劃算的。

  中國也並非沒當過美國的盟友:冷戰後期,美國時任國務卿基辛格秘密飛躍喀喇昆侖山,尼克鬆歷史性訪華,雙方結成了“抗蘇統一戰綫”,那時候隨口叫中國一聲“盟友”,可是很時髦的事,小布什總統的父親老布什總統,當時是美國駐中國特派代表,想必對此不會健忘。但時過境遷,中國很快便從盟友變成了“競爭對手”,各種各樣的指責也接踵而來。

  逢誇不喜 逢罵不怒

  美國眼中的盟友與其說是這些國家、組織和力量,還不如說是後者所代表的利益,如與蘇聯結盟是為了拖住納粹,和伊拉克結盟則是覬覦中東的豐富油藏,它的盟友實則是美元、石油、勢力範圍,僅此而已。如果對獲得(或不失去)這些利益有幫助,則叫一聲盟友,說幾句恭維話,他們絕不會猶豫;反之,即使是“老朋友”,怕也只能聳一聳肩,道一聲抱歉了。  
 
  明白了這一點就該清楚了,美國人叫中國“盟友”也好,“競爭對手”或別的什麼詞兒也罷,都是出於他們自身的利益考量,因此中國也該逢誇不喜,逢罵不怒,該幹啥幹啥,但凡中國有義務、有必要做的,他們不讓咱做咱也會做;但凡沒好處、沒義務、沒必要去做的,就算人家把“盟友”二字喊破嗓子,那也還是得敬謝不敏的。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