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毛澤東為什麼要寫《別了,司徒雷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8 15:11:01  


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資料圖片)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毛澤東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對司徒雷登的評價呢? 

  關於這個問題,只要認真讀一下毛澤東的這篇文章,並回想一下司徒雷登回美國之前與共產黨代表的來往,答案就比較清楚了。 

  《別了,司徒雷登》全文共三千多字,其中涉及司徒雷登的文字有三段,字數不足五百,約佔全文的六分之一。 

  第一段在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寫的:“美國的白皮書選擇在司徒雷登業已離開南京快到華盛頓但是尚未到達的日子——8月5日發表,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他是美國侵略政策徹底失敗的象徵。司徒雷登是一個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在中國有廣泛的社會聯繫,在中國辦過多年的教會學校,在抗日時期坐過日本的監獄,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因此被馬歇爾看中,做了駐華大使,成為馬歇爾系統中的風雲人物之一。在馬歇爾系統看來,他只有一個缺點,就是在他代表馬歇爾系統的政策駐在中國的整個時期,恰恰就是這個政策徹底地被中國人民打敗了的時刻,這個責任可不小。以脫卸責任為目的的白皮書,當然應該在司徒雷登將到未到的日子發表為適宜。” 

  毛澤東在這裡著重論述了美國之所以挑選8月5日這一天發表白皮書的原因,並指出司徒雷登是美國政府的代表,雖一向以中國人民的朋友自居,卻一直在執行著美國政府的侵略政策。 

  從第二段開始,在連續十四個自然段中,毛澤東再也沒提“司徒雷登”這四個字,而是將矛頭直接轉向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開始一樁樁、一件件地揭發抗戰勝利後美國如何出錢出槍,支持國民黨打內戰的事實,對艾奇遜致杜魯門信中的觀點展開進一步的批判,從而教育人們認清美帝國主義的真相,不要再對美國抱有幻想。直到全文快結束時,為了扣住文章的題目,毛澤東才重新將話鋒轉回司徒雷登身上,寫道:“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南京的美國殖民政府如鳥獸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司徒雷登看見了什麼呢?除了看見人民解放軍一隊一隊地走過,工人、農民、學生一群一群地起來之外,他還看見了一種現象,就是中國的自由主義者或民主個人主義者們也大群地和工農兵學生等人一道喚口號,講革命。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沒有什麼事做了,只好夾起皮包走路。”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書來了,很好,很好,這兩件事都是值得慶祝的。” 

  毛澤東用這兩段生動的文字既直白而形象地描繪出了司徒雷登離華時的尷尬與無奈,也影射和諷刺了美國對華政策的失敗,同時還明確地表達出了中國共產黨對司徒雷登個人的看法,達到了“一石三鳥”的目的。 

  但讀者不要忘了,毛澤東發表《別了,司徒雷登》一文的時間是1949年的8月18日,而就在兩個月前,當毛澤東得知司徒雷登打算到北京拜見中共領導人,以便共同探討新時期的中美關係時,還宣稱他“會被作為許多中共人士的老朋友而受到歡迎”。為什麼在短短兩個月之後,司徒雷登在中共眼中的形象就全變了呢?答案很明顯:司徒雷登其實是在替美國政府擔罵名。 

  因此,可以說,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一文並不是針對司徒雷登個人的,與其它幾篇評論白皮書的文章一樣,它的真正的批判對象是美國政府,以及白皮書的炮制人——美國國務卿艾奇遜。 

  當然,憑著司徒雷登是內戰時期的駐華大使,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具體執行者,再加上他個人與蔣介石非同尋常的關係,即使毛澤東對他進行更為嚴厲的批判,對他來說也不冤枉。但毛澤東對他還算是比較客氣的,因為司徒雷登個人畢竟對中國還是有感情的,對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是有貢獻的。毛澤東其實也明白,司徒雷登最終未能北上,責任並不在他個人。   

  許多事實表明,共產黨的領袖們對司徒雷登一貫給予了比較客觀而公正的評價。就在司徒雷登離開中國之前,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和葉劍英在與到北京訪問的原國民黨粵軍元老陳銘樞談話時,不僅對司徒雷登在日本佔領時期所表現出的頑強精神及數十年來在中國從事教育工作的成就表示讚揚,還對他寄予了“最重要之希望”。從國與國之間的長遠利益考慮,中共領導人表示“希望今後美國不再援助蔣介石在中國之反動政府;希望美國能按照羅 斯福總統、史迪威將軍和華萊士先生的方式制定其政策。如果美國將來能這樣對待中國,中國自然會以同樣友好回報。而這一切之實現就有賴於司徒先生回國的努力了。” 

  周恩來也曾對司徒雷登的歷史功過說過這樣一段話:“對於司徒雷登個人的問題,我們必須既評估個人品德亦衡量權力影響。當然,他是帝國主義的代表——執行其政策的政府人員。但是他在被日本人拘禁時期所表現的個人品德是值得欽佩的。” 

  當然,由於美國總統杜魯門最終否決了司徒雷登的北京之行,不僅使司徒雷登滿懷著遺憾離開中國,也使美國失去了與中共建立正常關係的機會,加上白皮書中曝光了許多司徒雷登寫給美國國務院的報告,其中不乏他對中共的評價和看法,這對中共領導人的傷害也是不輕的,所以才有了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以及“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這樣的說法。 

  或許正是考慮到司徒雷登對中國的感情,考慮到他在對中國共產黨的態度上還是比較務實的,所以毛澤東才會除了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對他略加譏諷外,並沒有把美國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算到他的頭上。(摘自《無奈的結局:司徒雷登與中國》,來源﹕千龍網)

    相關網址: 毛澤東撰文﹕《別了,司徒雷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