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毛澤東為什麼要寫《別了,司徒雷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18 15:11:01  


周恩來與司徒雷登在交談(資料圖片)
  《別了,司徒雷登》一文,是毛澤東當年為批駁美國政府發表的中美關係白皮書,為新華社撰寫的五篇評論文章中的第二篇。白皮書到底是怎樣的一部“書”呢?這還要從白皮書出台的經過說起。 

  1949年8月5日,就在司徒雷登一行抵達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珍珠港的當天,美國國務院就中美關係問題發表了一部重點介紹從1944年到1949年期間美國對華關係的報告書,題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著重1944~1949年時期》。 

  這部報告書(即白皮書)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在征得了杜魯門總統的同意後,組織國務院工作人員編纂的。全書包括正文八章,附件八章,外加收錄在內的《艾奇遜致杜魯門總統的信》及《中美關係大事紀年表》,共一千零五十四頁,約一百多萬字。 

  《美國與中國的關係》白皮書用五分之一的內容,介紹了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前五十年各個不同歷史階段,美國對中國局勢的看法及政府的對華政策。其餘五分之四的篇幅等於是文件匯編,收集了近二百篇美國政府官方發表過或未發表過的、與對華關係有關的文件。其中既有美國總統有關的演說詞、與國民黨政府往來的函件及電報、聲明,以及幾乎所有與中國有關的條約、協議、法案,也有相關的會談紀要、任命、國民黨和共產黨發表的社論、聲明和文告等,還有相當一部分美國派駐中國的特使及大使給國務院寫的例行報告。   

  與白皮書同時見之於公衆的還有美國國務卿艾奇遜致杜魯門總統的一封信。從這封信中,人們輕而易舉地就可了解到美國國務院發表白皮書的用心所在。 

  例如在談到抗戰勝利後美國政府派馬歇爾使華的原因時,艾奇遜指出:“我們當時的政策是基於兩個目的,一個目的是在政府能趨於穩定並沿著民主的途徑進步的條件下,使中國得到和平;另一個目的是協助國民黨政府盡可能在中國廣大的地區上建立其權威。事實證明,第一個目的由於雙方都不願意它成功,以致是不能實現的。在中共方面,他們拒不接受將削弱他們一貫堅持的目的——全中國共產主義化——之自由的條件;在國民黨方面,他們不顧美國軍事代表的屢次忠告,仍然抱著武力摧毀共產黨的幻想。” 

  在信中,艾奇遜把國民黨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其自身的無能,以及聽不進美國的意見:“從1945年一直到1948年初秋,國民政府在人力和軍事上較其對手具有顯著的優勢。的確,在那一時期之內,很大一部分由於我們在運輸、武裝和補給上給予他們的部隊的援助,他們遂能推廣其控制及於華北和滿洲的大部分。到馬歇爾將軍於1947年初離開中國時,國民黨在軍事的成就上和領域的擴張上,顯然是登峰造極的。然而其後一年半的事實顯示,他們貌似強大的力量是虛幻的,他們的勝利建立在沙上。……國民黨曾於1946年不顧馬歇爾元帥的警告發動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軍事行動。馬歇爾警告說,這種行動不僅會遭致失敗,而且會使中國陷入經濟的混亂,最後並將摧毀國民政府。……沒有一個對軍事情況的估計,比這更完全地為後來發生的事實所證實。” 

  由此可見,美國國務院發表中美關係白皮書主要是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 

  其一,對內平息國會中反對黨派和美國公衆就總統對華政策失敗而發出的指責,為自己辯護;其二,揭露蔣介石政府過去幾年與美國的實際關係,以表明國民黨政府的倒台主要責任不在美國政府方面,而是由於國民黨本身的無能;其三,推卸美國政府支持國民黨打內戰的責任,對外重塑和平愛好者的形象。 

  白皮書一經問世,便在中美關係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甚至包括那些美國政府內部與國務院在對華政策問題上意見相左的人,都對白皮書的發表做出了異乎尋常的強烈反應。 

  讓我們看一下中國共產黨面對白皮書的反映。 

  白皮書裡關於對中國共產黨的指責完全是歪曲事實的,特別是司徒雷登有關中共方面的片面的報告更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 

  8月12日,即在白皮書發表的一周後,新華社以《無可奈何的供狀——評美國關於中國問題的白皮書》為題,發表了第一篇評論文章。緊接著,在從8月14日到9月16日一個月的時間裡,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又親筆撰寫了五篇評論文章,以新華社社論的形式陸續公開發表,對白皮書進行了透徹的分析與批判。 

  關於為什麼要圍繞白皮書展開討論的問題,毛澤東在他的第四篇評論文章《為什麼要討論白皮書》中做了明確的闡述:“現在全世界都討論中國革命和美國的白皮書,這件事不是偶然的,它表示了中國革命在整個世界歷史上的偉大意義。就中國人來說,我們的革命是基本上勝利了,但是很久以來還沒有獲得一次機會來詳盡地展開討論這個革命和內外各方面的相互關係。這種討論是必需的,現在並已找到了機會,這就是討論美國的白皮書。過去關於這種討論之所以沒有獲得機會,是因為革命還沒有得到基本上的勝利,中外反動派將大城市和人民解放軍隔絕了,再則革命的發展還沒有使幾個矛盾的側面充分暴露的緣故。現在不同了,大半個中國已被解放,各個內外矛盾的側面都已充分地暴露出來,恰好美國發表了白皮書,這個討論的機會就找到了。” 

  毛澤東認為,通過對白皮書的討論,人們可以對中美關係、中蘇關係、一百年來的中外關係、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力量的相互關係、國民黨反動派和中國人民的關係、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各界民主人士在反帝國主義鬥爭中應取的態度、自由主義者或所謂民主個人主義者在整個對內對外關係中應取的態度等,有一個全面的、清醒的認識。因此,白皮書的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廣大人民群衆來說是一件好事。 

  可見,毛澤東在對白皮書進行批判時,更多的是把它作為一個反面教材,引導那些對美國仍然抱有幻想的人透過現象看本質,去認識美國當權者向國民黨提供多達21億美元的援助,支持其打內戰,導致中國老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的真實面目,從而一方面爭取更多的中間派人士對革命和對共產黨的支持,一方面進一步激發解放區廣大軍民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意志和決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