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每次改革開放重大突破 都以解放思想為先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18 09:16:50  


  中評社北京12月18日電/作為改革開放一系列重大決策的起草者和推動者,穿越波瀾壯闊的30年,79歲的高尚全引領我們重溫那一次次艱難突圍——“我參與起草的三個中央《決定》”。 

  人民日報報道,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高尚全說,每次改革開放的重大突破都是以解放思想為先導,進而實現體制創新和理論創新。 

  中國改革開放是在黨的領導下,主要通過中央的重大決策、決定自上而下推動。同時,通過改革開放的試驗,自下而上推開。 

  改革開放中意識形態領域的爭論很突出。30年經驗、教訓都很深刻,不能再走回頭路。   

  他說,我先後參加過六個中央文件的起草,其中有三個是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決定》對推動中國改革起了關鍵性作用。 

  1984:《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突破——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第一個是在1984年。當時,解放思想衝破了“左”的幹擾,農村改革取得突破,農民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實現前所未有的大豐收。但在城市,還是計劃經濟那一套,存在政企不分、條塊分割、分配平均主義、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計劃來管理經濟四大弊病,使經濟失去活力,嚴重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發展,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這個階段,有人認為利用價值規律、發揮市場調節作用的主張“必然會削弱計劃經濟,削弱社會主義公有制”,“模糊社會主義經濟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 

  1984年10月,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這是我黨歷史上第一個有關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改變了原來十二大“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提法。小平同志評價很高,稱之為“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初稿”。 

  1984年的《決定》有什麼重大突破?過去大家知道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特征,這次提出了“商品經濟”概念,很不容易。此稿起草過程中,黨中央、國務院主要領導同志先後八次與起草小組座談,共同修改。我提出,改革就是要為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掃清道路。從改革試點的實踐經驗看,什麼時候我們比較注意發展商品經濟了,什麼時候經濟就比較繁榮;哪個地方重視商品生產,哪個地方經濟就較有活力,老百姓的日子就好過。廣東最典型了。所以可在“只有社會主義可以救中國”這句話之外,再加上一句“只有發展商品經濟才能富中國”。但是,也有人不贊成把商品經濟寫入《決定》,主要擔心社會主義跟資本主義混同,怕變成資本主義。經過中央反複征求各方意見,最終十二屆三中全會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寫入《決定》。“商品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特有範疇”、“商品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商品經濟同計劃經濟不是對立的”等觀點逐漸被部分人接受。 

  當然爭論并未停止。比如我最早提出“用經濟合同制逐步取代指令性計劃”的建議,現在看來不算什麼,但在20多年前是一件大事。當時匈牙利在社會主義國家中第一個搞改革,取消了指令性計劃,遭到猛批:“取消指令性計劃就是取消計劃經濟,取消計劃經濟就是取消社會主義!”可是我去東歐考察,比如在捷克,“Bata”皮鞋本是捷克名牌,後來搞了計劃經濟,沒名牌了。因為計劃部門根據當時該國1600萬人口,按每人2雙鞋計劃,總共3200萬雙,然後把指標分到各鞋廠。結果生產出來的皮鞋人家往往不要,而人家要的卻沒生產,一方面大量積壓,一方面又大量短缺。為什麼?皮鞋這類消費品講究個性化,男人跟女人、城裡人跟農村人、收入高的跟收入低的、大人跟小孩都不一樣,你千篇一律按每人2雙做計劃,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