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華人新移民當兵改變人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6 16:36:02  


華裔女兵劉宛華從伊拉克前綫歸來在接受首長接見。
  中評社香港2月16日電/在美國當大兵,是許多新移民赴美前所未想到的。可許多新移民就是通過當兵認識、了解,最後融入了美國社會。部隊的環境迫使新移民學習英語,部隊優厚的福利資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當兵讓這些新移民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不失為一條實現美國夢的捷徑。 

  新兵的故事:為改變生活方式而入伍

  據美國《僑報》報道,李慶,4年前從天津移民美國。在新移民中他算得上幸運——一到美國就在開卡車。卡車司機在新移民中算是高收入的技術活,很令人羨慕,許多人想幹還幹不了呢。

  可自從去年七月他和他的搭檔在印第安納把車開翻之後,他就下定決心離開這一行去當兵。他倒不是擔心再出車禍,而是覺得實在是幹膩了。

  “3年沒在家過過年,連找女朋友的時間都沒有,每天都在路上,生活太單調了,”李慶說。而且他的駕照也有了問題,超速太多。

  華人開卡車跑長途多是兩人一輛或租或買的大卡車,24小時開1400英里,兩人輪流上路。經濟景氣時,出一趟車每人可賺1200到1500元,現在經濟不好,每次出車也有1000元進項,每個星期都要出車。李慶當兵完全是想換一種生活方式,他想過一種有自己生活的生活,不想把生命都耗費在路上。他向往車管處(DMV)職員的工作,早九晚五,生活規律,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自己身上。

  英語是他轉行的最大障礙,可當卡車司機他沒時間上學。李慶看中了部隊中的優厚待遇和學習機會,部隊是只說英語的環境,而且有On Line大學,他相信在部隊能很快克服語言障礙,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和許多同齡人一樣,李慶是獨生子,從小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當兵也能鍛煉鍛煉獨立生活的能力,”24歲的李慶說。獨生子當兵,即使自己不擔心,家里人也會擔心。

  2月10日,李慶就要赴南卡羅來納接受新兵訓練了。一提起就要進入美軍訓練基地受訓的事他就很興奮。他倒不是滿腦子的在部隊里學點什麼就複員,他想當個好兵,甚至想當將軍。臨行前他反複琢磨“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句名言的含義。

  美軍是金融風暴避風港

  35歲的劉鵬(化名)赴美10年了,曾在旅行社幹過,後來自己開公司當老板,做進出口生意。他一直想往軍旅生活,也想為美國貢獻一把,可因為綠卡辦得很辛苦,一直沒有機會。經濟不景氣,國際貿易更是雪上加霜,公司舉步維艱,可這反倒給劉鵬一個下決心當兵的機會。2月10日下午,劉鵬將與一批即將入伍的青年在洛杉磯聚集,然後一起到南卡羅萊納州的陸軍訓練基地受訓。若一切順利,9周後劉鵬將成為一名美國大兵。

  劉鵬還沒有想好退伍之後會做什麼。可他知道部隊的福利好,他有可能利用軍方提供的資助進高校深造。他還沒想好今後要學什麼,但他希望有一技之長,對劉鵬來說將來做個護士也不錯。

  老兵的故事:當大兵將成為終身職業

  1994年從廣東移民美國的鄺柏臻,在美軍服役超過12年,現在是美軍國民兵後備役137連的上士。當年在廣州海關做事的鄺柏臻,從未想到過要到美國來當兵。

  由於很偶然的機會鄺柏臻當了兵,他當時下決心當兵是因為英語不好,想找一個能學英語的環境。“開始時很苦,”鄺柏臻在部隊既聽不懂也說不出,而且是29歲的大齡新兵,與十八九歲的小年輕在一起訓練,他被人看作“GRANDPA”。

  曾去過伊拉克戰場作後勤的鄺柏臻說,正是由於當年選擇了當兵,才有現在的家庭經濟穩定。鄺柏臻全家的醫療保險均由部隊負擔,每月薪資3500元,另有2600元的房屋補貼。雖未進高校深造過,可他在部隊的收入并不低,加上各種補貼,鄺柏臻現在的收入比他雙碩士的太太掙得多。

  在部隊一呆就是十幾年,鄺柏臻也有煩的時候。在莫哈維沙漠美軍訓練基地受訓時,他也曾面對滿天的沙塵和無盡的戈壁後悔過——“我幹嗎要到軍隊來?”

  2002、2003年時,鄺柏臻真的離開了部隊,轉業到聖地牙哥與墨西哥交界的一所邊境檢查站拘留中心做獄警,看管被逮捕的非法移民。當兵的轉業做警察、做保安在美國幾乎是順理成章的傳統——可免除使用武器的訓練,大大降低了培訓成本。鄺柏臻說,雖然抓捕嫌犯和抓捕俘虜的要求不同,可部隊上的軍事訓練在對付地方犯罪分子時全用得上。剛到拘留中心,鄺柏臻還感到很新鮮,可時間一長,天天千篇一律地站崗讓人厭倦。讓鄺柏臻特別受不了的,是每天早上上班進入拘留中心的那一刻,進第一道鐵門然後聽著它在自己的身後“哐當”一聲關上,再進一道鐵門,再聽到背後“哐當”一聲,此後是第三道鐵門,同樣又是“哐當”一聲關上。“感覺好像自己和囚犯一樣,要一輩子關在牢里,”鄺柏臻說。

  時間不長,鄺柏臻又回到了部隊。他笑著說,做軍人要成為他終身職業了。

  女兵的故事:媽媽的小女生變花木蘭

  美軍國民兵後備役137連1月12日從伊拉克返鄉,120人的隊伍中唯一的華裔女兵是劉宛華。她身材嬌小,皮膚白淨,蠻秀氣的臉上還戴著一幅黑邊近視鏡,透著一股書卷氣。一身戎裝站在比她高出一個頭的男性戰友身邊,劉宛華更顯出身體單薄,可她的目光卻和戰友們一樣專著、剛毅。

  劉宛華此次隨部隊到伊拉克為戰鬥部隊作後勤,一去就是10個月。她是首次離家出遠門,沒想到就走了這麼遠,呆了這麼久。“最難熬的日子是夏天,伊拉克的氣溫可達到150華氏度,可我們該做什麼還是要做什麼,”劉宛華說。

  在伊拉克劉宛華和戰友們一起為前綫士兵洗衣、提供洗浴設施。雖然部隊機械化水平很高,可士兵的臟衣要人工挑揀分類,每天要完成多少磅的定量,工作強度很高。

  部隊駐扎在木蘇爾,軍營中偶爾也會飛進幾枚反美武裝的迫擊炮彈。

  “頭一次聽到巨大的爆炸聲,看到滿天亂飛的沙石,確實很緊張,可慢慢也就習慣了,”劉宛華說。剛剛走出高中校門的劉宛華,看到家中經濟資源有限,排行老二的她就主動找到了能為她提供讀大學資源的軍隊,報名參軍的那一刻,劉宛華沒多想當兵會遇到什麼危險。

  1月12日中午,劉宛華和戰友們回到了洛杉磯縣艾爾蒙地的營地。見到前來迎接她的母親、爺爺,劉宛華感到格外親切。

  母親王聯琪看到女兒既興奮又自豪,同時也略感驚奇:一年不見,女兒竟然“脫胎換骨”,不再是身邊的小女生。

  而等移民排期等了13年的羅小姐要比劉宛華幸運得多,羅小姐4年前在廣東中山的一所高中畢業後來美。去年1月正式成為一名美軍國民兵後備役士兵,僅差幾個月沒趕上137連去伊拉克。她聽在部隊服役的表兄說軍中待遇很高,因此當了兵。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