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軍上將邀中俄共建太空衛星防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18 10:45:50  


美俄衛星相撞示意圖。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北京時間2月11日凌晨,美國銥星公司正在使用的“銥33”商業通信衛星,和已報廢多年的俄羅斯“宇宙2251”軍用通信衛星在西伯利亞北部上空相撞,釀成太空中首次完整的在軌衛星相撞事件,其殘骸給正在運行的其他航天器造成永久性的安全威脅。那麼,這起衛星相撞事件的責任究竟在誰?它對未來太空“交通秩序”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英雷達最早發現衛星相撞 

  《青年參考》報道,當地時間2月10日,英國北約克郡菲林戴爾空軍基地,雷達操縱員緊張地盯著屏幕。 

  菲林戴爾是英國皇家空軍最強大的雷達集群駐地,也是以美英為骨幹的“全球太空偵察網絡”的重要環節。這裡的雷達能準確捕捉到太空中10厘米大小的物體,或者3000英裡(約合4800公里)外同樣大小物體的信號。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皇家空軍軍官告訴《蘇格蘭人報》:“10日那天,我們跟往常一樣對地球軌道上現役的3322顆衛星和9698件太空垃圾進行跟蹤。當天傍晚18時14分,基地的相控陣雷達率先探測到地球軌道上突然增加了大小不等的不明物體。” 

  “專家立即對雷達數據進行分析,而值班軍官也與全球太空偵察網的其他成員進行溝通。我們很快得出結論:這是兩顆衛星相撞產生的‘殘骸雲團’!我們一邊加快確定這次相撞具體產生了多少塊殘骸,以及這些殘骸是否會對國際空間站造成威脅,一邊核實這兩顆衛星究竟是誰的。” 

  幾乎與此同時,正在五角大樓內值班的美國參聯會副主席、曾任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的卡特懷特上將,接到銥星公司的電話:“我們的一顆衛星突然沒信號了!” 

  軍方“保護傘”沒起作用 

  銥星公司是美國的私營通信公司,擁有66顆衛星的它,為世界各地的30萬用戶提供安全保密的聲音和數據傳輸服務。美國國防部也是銥星公司的重要客戶,駐全球各地的美軍尤其是駐扎在偏遠地區的作戰部隊,對銥星電話的依賴程度十分嚴重。另一方面,銥星公司對美國國防部也有很強的依托。 

  18個月前,從美國空軍退役轉任銥星公司政府項目副總裁的約翰·坎貝爾,曾在華盛頓的一次座談會上不無得意地說,銥星公司和美軍戰略司令部的關係“非常密切”,每周會接到該司令部發來的400餘份秘密報告。“每當太空物體距離銥星公司的衛星約5公里時,我們就會給衛星發出指令,躲避飛來的物體。因此,儘管地球軌道上有18000件物體,但因為太空很廣闊,加上我們又有秘密報告,所以本公司衛星被撞上的幾率只有五千萬分之一,這個幾率只比零大一點點吧!”仗著有軍方的“保護傘”撐腰,銥星公司想不到,衛星相撞的厄運會突然降臨到自家頭上。 

  據報道,失事的“銥33”衛星重約560千克,於1997年發射;俄羅斯的“宇宙2251”衛星重約900千克,於1993年發射,多年前就已處於報廢狀態。2月10日當天,這兩顆衛星在東經98度、北緯72度,高度約790公里的空域,也就是西伯利亞上空,以25000公里的時速迎頭相撞! 

  得知這一噩耗,銥星公司發言人利茲·特卡斯特羅沮喪地說:“公司事先沒有接到衛星可能相撞的警報。如果有任何機構監測到衛星可能相撞,相信他們一定會告訴我們的。” 

  五角大樓發言人布萊恩·惠特曼則表示,美國軍方不可能在任何時候都能跟蹤並預測18000個人造物體運行的情況:“由於地球軌道上的物體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們不知道應該先關注哪個。跟蹤和計算每個物體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確實沒有預測到相撞的發生。” 

  2月12日,惠特曼公開承認,美軍在計算商業衛星軌道時發生了錯誤,從而導致相撞事故的發生,銥星與俄軍事衛星相撞,對美國軍方來說“確實是個意外”。 

  殘骸威脅存在一萬年?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