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公報:保就業要實際 渡難關要共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2-28 09:41:17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保就業要實際 渡難關要共濟”的社評表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發表後,一些政黨立法會議員及部分輿論抨擊政府的“保就業”措施“水份”太多,六萬二千個新創職位不少只是短期或實習性質,根本不是職位,不能解決問題。

  社評說,對各方人士的批評聲音,財政司司長曾俊華首先應該認真聆聽,並盡可能作出切實的回應與解釋;不過,批評者是否也應該考慮,政府“保就業”,到底該怎麼個“保”法?是不是如一些人所比喻的,政府僱一班人來掘一個洞,再請一批人來把這個洞填上,如此就叫做保就業、創職位?不要忘記,政府用的全都是公帑。

  社評指出,事實是,政府保就業、創職位,也不可能“憑空捏造”。如加快推動十大基建工程上馬,可以為建造業界提供數以萬計的新職位,這些“位”當然都是“實”的;還有“舊樓維修大行動”,未來兩年津貼一千幢舊樓業主維修,所需建造業工人達到一萬名額,這也當然是“實”的。因此,指政府“保就業”只是空話,說法並不公平。

  據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昨日回應,預算案提出的開創六萬二千個職位,最少有二萬個是長期的、固定的工作職位,至於其餘四萬多個,則確實帶有培訓性質。但張建宗同時也解釋了把培訓和實習名額列入職位的理據,言來也非全無道理。

  事實是,培訓包括“青見”、“展翅”以至新推出的大學生實習計劃,對參加者來說,一是有工作要求、二是有工資發給,並不是“行行企企”,而受聘期限最少十二個月至十六個月,因此即使不能說是一份長期的、固定的“正職”,最少也是一份職前或短期的工作,並不是“魚目混珠”。而且,按照構思或過往經驗,這些職前培訓及實習,只要參加者勤奮好學、工作有責任心,獲得僱主信任,往往就可以為他們帶來一份正式的職位,並不是白白培訓、沒有下文。而參加者在十二個月的見習期間,勞工處會給予每月二千元的津貼,僱主也會給予不少於二千元的工資,對尚欠經驗的青年來說,這已是一個不錯的“起步工資”,重要的是他們可以很好利用這一個平台,認識自己、裝備自己、提升自己,為未來作出更好打算。

  事實是,財政司長在預算案中提出的開創六萬二千個職位,包括二萬個“長職”和四萬多個“短職”,對緩解當前高企的失業率都是可以起到切實作用的;可以設想,如果一個中學生剛離開校門,在當前這個人浮於事的經濟環境,他可以找到什麼工作?而找不到工作,不是成為浪蕩街頭的“問題青年”,就是成了躲在家中整日“打機”、依靠父母養活的“隱閉青年”;同樣,一名大學生,好不容易數載寒窗、公帑補助,但“畢業即失業”,如此對年輕人的夢想、對社會資源的運用,難道又會是一件好事?相反,政府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拉一把,提供培訓、見習津貼,聯繫本港及內地企業提供職位,幹的是實事、好事,又怎能說是摻雜“水份”、誤導市民呢?

  社評認為,同舟共濟,共渡難關,政府施政需要市民、社會各界支持和理解,個別人的動輒指責、大潑冷水,不是過於苛求,就是居心叵測。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