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原留日學生、女導演馮艶記錄片在日上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8 11:18:49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投入與回報的過程。原京都大學留學生、中國女導演馮艶女士執導的三峽記錄片《秉愛》,從3月28日開始將在京都、大阪地區上映。馮艶女士表示,因為來京都留學,所以才有今天的記錄片《秉愛》。

  據中文導報網報道,紀錄片《秉愛》講述的是一位三峽移民的“釘子戶”,一位貧困而有尊嚴的中國農民女性的故事。在2007年10月第10屆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上,《秉愛》榮獲了“亞洲新浪潮小川紳介獎”,還在西班牙、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電影節上獲獎。日前,日本《pier》雜誌針對2009年3月7日公映的電影做了一份觀眾滿意度調查。結果由馮艶女士導演的三峽記錄片《秉愛》奪得滿意度第三名,僅排在《哆啦A夢》新作和《U23D》之後。

  馮艶女士早在1988年就來日留學,當時就讀京都大學大學院研究農業經濟。1992年,一個朋友讓她去東京當翻譯。當時東京有個“亞洲國際報道”,一個攝影師團體,舉辦一個攝影展。他們邀請了吳文光,他剛拍完《流浪北京》,馮艶當時給他當翻譯,那是馮艶第一次接觸紀錄片。因為當翻譯,認識了他們那個負責人野中。

  馮艶表示,其實是野中領她走入這個行業。那時馮艶還是留學生,只拿了一點獎學金生活。1993年野中帶馮艶去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看了很多片子,馮艶被徹底震撼了。為了紀念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發起人之一、1992年初去世的小川紳介,1992年起山形影展特別開設了小川紀錄片展映單元。馮艶被拍攝過“成田空港鬥爭”等紀錄片的一代紀錄片大師小川紳介深深打動。從來不知道紀錄片怎麼回事兒的馮艶,去了以後覺得紀錄片比故事片還好看。

  1994年夏天,馮艶得知三峽工程獲批的消息。隨後帶著小川紳介紀錄片的餘溫,開始拍攝三峽移民的生活點滴。2002年後,馮艶成為留日海歸,在中國繼續追蹤三峽移民的生活。這部馮艶耗時十多年拍攝而成的記錄片《秉愛》也獲得了眾多日本觀眾的認可,該片記錄了生活在長江三峽的移民張秉愛的生活點滴。導演馮艶以樸實的紀實手法,以小見大,以點及面記錄了生活在長江邊上的一個普通女人的故事,張秉愛講述的人生故事體現了中國的現代史。

  馮艶是抱著研究中國西部地下水及其環境問題來日留學的。在日本留學期間,中國的激變也改變了馮艶的人生。馮艶說,在京都大學大學院留學時,老師教導他們“請學習本國的事”。如果沒有來京都大學,就沒有今天的記錄片《秉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