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邱進益:兩岸關係 避免誤解 莫機關算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10 00:50:14  


  中評社台北4月10日電/台灣海基會前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邱進益表示,1993年首次辜汪會談是兩岸關係的高潮,但雙方都存在盲點,以致於後來發生1995、1996年的低潮,今後兩岸發展關係要記取教訓,切莫“機關算盡”。

  邱進益昨天接受中央社記者專訪時表示,他拿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博士學位的博士論文主要寫的是從1988年到1994年兩岸關係“從無到有”的發展歷程,分析了首次辜汪會談的準備情形、辜汪會談為何在新加坡舉行、議題的設定、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等。

  其中關於選在新加坡舉行辜汪會談,邱進益透露,這是台灣所堅持的,當時的主要考慮有3點:1是有利於台灣問題國際化,2是新加坡是華人國家,3是李光耀在兩岸的穿梭。大陸方面對第1點不是不清楚,但因為第2點以及國際大形勢的考慮而同意。

  至於辜汪會談對兩岸關係的影響,邱進益表示,首先,這確實是兩岸關係發展的1個高潮,其次,當時雙方仍存在盲點,主要是雙方初次交手,彼此瞭解不夠深,存在若干誤判。

  邱進益又表示,具體的情況由於事涉兩岸如今都還健在的當事人,因此不便公開。但他舉例說,大陸方面對人、對事喜歡“定性”,而所根據的往往又不是第一手資料,因此容易造成誤解,同時決策僵化很難轉圜。

  就像李登輝前“總統”所提的“兩岸是特殊國與國關係”,其實是“一中兩國”架構,與後來民進黨政府所提“一邊一國”並不相同,可是大陸方面當時卻無法瞭解。其他如“台灣意識不等於台獨意識”,這也是當時大陸方面所無法明白的。

  由於雙方都存在盲點,以致於在辜汪會談之後,兩岸關係未能進一步拓展,反而還在1995、1996年陷入低潮。

  基於此,邱進益指出,今後發展兩岸關係,雙方都必需避免過去所犯的錯誤,都不要“機關算盡”,因為發展兩岸關係的目的是改善兩岸關係而不是進一步造成敵對。

  同時,對於台灣而言,則要體認兩岸綜合實力對比的變化和國際形勢的發展,弄清利害關係,採取適當戰略。

  邱進益表示,當前兩岸關係是健康的,但台灣發展兩岸關係不要錯失時機,例如兩岸要商簽的ECFA,可以簡單明瞭的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來表述,這樣有助於向台灣民眾說明,不要被英文名詞搞得大家滿頭霧水,反而難以推動。

  至於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WHA)的問題,邱進益表示,大陸方面一定要認清,“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存在是事實,而承認現狀才能進一步發展關係,否則僅僅讓台灣以某種名義參與WHA,台灣最終是不會滿足的。

  因此,邱進益認為,兩岸必須徹底談政治問題,並且遲早要走“一中兩國”的路,他相信雙方會慢慢找到最大公約數的。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