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韓媒:中朝六十年歷史遭遇危機 關係或質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6-05 10:07:28  


 
  因此,中國提高對朝鮮的譴責之聲,這可以被解釋為中國手中並無有效的籌碼。據悉,中國已通過外交渠道對韓國政府表明,中國不會為解決此次發生的問題而中斷人道主義物資援助等,採取極端措施。據當地人透露,兩國在丹東和琿春地區的邊境貿易以及中國人到朝鮮旅遊目前都正常進行。

  北京的一位外交有關人士表示:“朝鮮2006年進行第一次核試驗和今年4月發射遠程火箭時,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有關措施的過程中比較迅速地做出了外交決斷,但此次卻比預想要慢。中國暫時很有可能會繼續尋求讓朝鮮重返六方會談的方案,同時關注聯合國安理會就制裁問題的討論情況。”

  核試驗使“中朝60年歷史”遭遇危機

  韓國《中央日報》也發表分析,以“血盟”出發的朝中關係在建交60年以來正面臨著最大的危機。朝鮮戰爭時靠著中國軍隊十多萬名戰士的犧牲奠定起來的朝中關係,在朝鮮的第二次核試驗之後正在迅速冷化。上個月兩國之間進行公開性的指責之後(中國外交部稱“堅決反對核試驗”,朝鮮方面稱“中國等安理會成員國都是偽君子”),中國開始重新調整對朝政策。

  之前被看成是“唇齒之交”的兩國關係所發生的戲劇性變化,也代表著傳統的北三角“中-俄-朝”和南三角“韓-美-日”之間的結構發生變化,這將推動東北亞全盤根本性的變化。

  朝鮮和中國曾經是“戰友”的關係。毛澤東主席的長子毛岸英之墓就位於朝鮮的平南檜倉郡。在剛剛建國不到一年,還在經曆著政治混亂和經濟衰敗的中國依然決定要出兵朝鮮戰爭。當時毛主席的長子也參戰了。建立朝鮮政權的第一代功臣包括金日成、崔賢、金策和崔庸健等人都是在中國東北地區由中國共產黨和朝鮮游擊隊一起構成的東北抗日聯軍成員。朝鮮和中國共同經歷了國共內戰和朝鮮戰爭,以不可分割的關係出發。之後周恩來總理、鄧小平副主席、趙紫陽總書記、胡錦濤國家主席等都訪問過朝鮮,金日成和金正日也到訪北京,展示了兩國的蜜月關係。

  當然,朝中關係並不僅僅只是友好。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朝鮮批評中國是“教條主義”,兩國關係一度變得疏遠。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經歷過後冷戰,兩國關係的矛盾開始浮出水面。當時致力於發展經濟的中國在1991年5月確立了朝鮮反對的韓朝同時加入聯合國的方針,並在第二年與韓國建交並具體確立了“實利戰略”。雖然朝鮮當時還通過朝鮮中央電視台批判中國是“向帝國主義屈膝的變節者”,但在1996年中國和朝鮮簽訂了《無償援助糧食文件》之後,兩國關係的冰凍期也開始結束,之後中國一直對朝鮮無償提供能源和糧食。

  然而這次的情況卻大為不同。一起參加戰爭的朝鮮游擊隊元勛們大部分已去世,李乙說元帥(88歲)等在世的幾位也已退休。有無根據的傳言稱,在第一次核試驗的第二年,也就是2007年,金正日在朝鮮外交官會議上對朝鮮駐華大使崔鎮洙說:“不能完全信任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朝鮮核試連射導彈 全球震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