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社評:巨量信貸風險大 中國刹車遏衝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05 00:13:55  


銀監會再次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授信盡職調查、貸款發放等環節把好關,確保信貸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評論員 張沐)六月下旬,中國銀監會辦公廳緊急下發了標有“特急”字樣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信貸管理的通知》,對銀行機構加強信貸管理進行窗口指導。《通知》強調,“當前首先要防止月末、季末‘衝規模’現象。”由於月度新增信貸規模不斷攀升超出,導致市場不斷上調全年信貸規模的預期。顯然,這是一個重要信號。上述態勢使得金融風險在相應地不斷累積,而超規模信貸增長將可能為金融體系的穩定和經濟增長埋下一些隱患。是以銀監會開始緊急刹車,遏制商業銀行季度末衝刺信貸規模的衝動。

  今年年初,各家商業銀行計劃信貸規模合計5萬億元左右,而在第一季度,銀行新增貸款累計規模就達到4.58萬億元,6月份更傳出當月新增信貸超出萬億元的消息。於是,全年的預計從6萬億到7萬億、8萬億甚至高達10萬億元。如此龐大的數據,可不是一般的數字叠加,倘有大的閃失,將會對國家整體經濟產生不可預測的負面影響。

  有專家認為,巨量信貸之後有三大風險不容忽視,第一,後續有效信貸需求不容樂觀;第二,商業銀行信貸投放高度集中於大企業和大項目。第三,貸款低價營銷趨勢加劇,壓低了銀行貸款的溢價空間。還有更大的風險,如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副部長魏加寧所認為的,是金融風險和財政風險捆綁。這主要在於很多地方項目都是地方政府隱形擔保,而地方政府的償付能力有限。“貸款集中度越高,系統性風險可能就越大。”更何況,大量信貸資金的快速增長,有相當一部分在金融體系外自我循環,形成資產泡沫,有可能會導致整個經濟發生通貨膨脹或者滯脹。有專家對各地方信貸流向調研後推算,信貸投放總量中大概有一半的資金是在金融體系內循環。

  自年初以來,監管部門一直在強調防止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資本市場、房地產等領域。此次在銀監會發布的《通知》中再次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從授信盡職調查、貸款發放等環節把好關,確保信貸資金進入實體經濟。

  對於銀監會的信貸急刹車,央行迄未正式表態,有央行人士說,央行認為銀監會並沒有進行信貸額度指導和管理的權力。應該看到,自從去年央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以來,目前中國經濟似已逐步走出低谷,6月23日,國家統計局在官方網站刊發題為“對當前幾個宏觀經濟問題的初步分析”的文章,稱此輪經濟運行的底部應該在去年4季度,今年二季度GDP預計接近8%。

  必須承認,中國投入4萬億元以及撬動“信貸潮”對拯救經濟是有明顯幫助的,當然也需要進行科學評估和風險監管。美國很多凱恩斯主義者非常羨慕,認為中國通過行政命令和財政“撬動”信貸的做法是非常有效,可以快速擺脫經濟衰退導致的信貸萎縮和需求下降。他們提議政府對銀行體系進行“國有化”,除了注資銀行使其擺脫資產循環下跌的怪圈,同時也有效仿中國體制的含義:即政府官員取代銀行家來加快銀行放貸節奏和過程,即使這會導致以後銀行體系的壞賬率上升也值得,因為這是經濟走出衰退的代價之一。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