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俞可平再論“民主是好東西”:沒法治就沒選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02 14:47:16  


 
  記者:民主的背景下,是否會產生暴政?

  俞可平:民主如果沒有法治的有效配合,就有可能產生暴政。“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些地方和部門,運用所謂“大民主”的方式,對一些幹部群眾進行非法關押、拘禁、抄家、迫害、折磨,直至剝奪生命,其實就是一種局部的暴政。

  “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大民主”,當時被認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形式的民主,恐怕現在還有極個別的人對這種“大民主”有所留戀。但是,它徹底踐踏法治,沒有任何的制度約束,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它最後變成了“法西斯專政”。這種“大民主”不僅不要法治,而且也不要正常的民主制度。

  例如,民主的一個基本要素是選舉,但“文革”期間的大民主否定選舉。1968年《紅旗》雜誌第四期社論這樣說:“迷信選舉,這也是一種保守思想”,革命委員會“不是選舉產生的,而是直接依靠廣大革命群眾的行動產生的”,它“比以前單純用選舉產生的更合於無產階級民主,更合於民主集中制,更能深刻得多地反映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利益”。從“文化大革命”所謂“大民主”的慘痛教訓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沒有法治,沒有選舉,這樣的“民主”就難免產生暴政。

  記者: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上出現了一種以發展民生代替民主的傾向,這種傾向是否正確?

  俞可平:民主與民生兩者處於不同的領域,民主保障和促進人民群眾的政治權益,民生保障和促進人民群眾的經濟權益。我們不僅要努力改善民生,即需要通過發展經濟,增加財富,改善人民的物質生活。我們也要努力促進民主,即擴大公民有序參與,消除官員的腐敗,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公平正義。因此,對於個人來說,民生與民主都是人們的幸福生活所必需的。對於國家來說,民生和民主都是我們的目標,是人民共和國騰飛的兩翼。不能把它們相互對立起來,既不能以民生代替民主,也不能以民主代替民生。我們要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其中就包含了既要民生又要民主的內容。以民生代替民主,會犯歷史性的錯誤!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在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同時,也努力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科學發展,也包含了經濟與政治協調發展的內容。所有這些都表明,黨和國家一直把民生和民主放在同等重要的戰略地位。當然,完全可以理解的是,在目前面臨全球金融危機的特定條件下,保民生、保增長、保穩定的任務往往顯得更加突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