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富權:吳朱任內能否進中南海,是重要指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9-11 12:12:31  


 
  文章指出,吳敦義是台灣歷任“行政院長”中,在出任“閣揆”之前,唯一進過中南海的人。再加上“副行政院長”朱立倫此前也經常登陸,代表國民黨出席過海峽論壇,故這個“行動內閣”的一項主要行動,就要是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其中的重要議題,就是兩岸領導人互訪。

  為此,朱立倫就希望,兩岸關係逐漸穩定後,希望兩岸高層出訪和互訪,能有一些突破,需要兩岸共同協商。既此,當日曾進過中南海的吳敦義,也曾到過北京的朱立倫,能否在其正副“閣揆”的任內,進入中南海與北京高層會晤?相信就是兩岸關係發展重大突破的重要指標。當然,在兩岸簽署和平協議之前,兩人分別以“行政院長”和“副行政院長”的身份登陸並與北京高層會晤,似是並不現實。但不打緊,因為吳敦義、朱立倫二人還另兼有中國國民黨副主席的身份,他倆完全可以國民黨領導人的身份訪問大陸,進行國共交流。

  這致使人們注意到另一個現象,那就是可能會因為吳敦義、朱立倫的國民黨副主席身份,導致今後府、院、政、黨關係的大變化。實際上,馬英九曾為了要當“全民總統”,主張黨政分開,因而顛覆了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的傳統做法,“總統”、“行政院長”等都不擔任黨職。但卻惹來黨政不同步,尤其是“立法院”黨團與“總統府”、“行政院”關係不暢順的問題。正因為如此,馬英九決定要兼任黨主席,並主張修改黨章,安排五名指定中常委,由主席指定“行政院”的重要閣員出任。如今,再加上吳敦義、朱立倫都是國民黨副主席,並有可能在國民黨“十八全”上,把“立法院長”王金平也拉進副主席序列,府、院、政、黨關係就擰成一根繩。當然,為了吸取陳水扁的教訓,可能是“以黨輔政”,而非 “以黨領政”。

  文章說,“吳朱內閣”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大量起用了“馬家軍”成員。儘管按台灣地區的“憲制”,“行政院”內的“閣員”,除了屬於“國安”體系的“國防”、“外交”及大陸事務,是由“總統”親自掌控之外,其餘閣員的物色,“閣揆”擁有很大的自主權。但顯然,“吳朱內閣”的一些新閣員,與吳敦義的關係並不密切,因而似應不是由吳敦義邀聘。實際上,新任“教育部長”吳清基,就是“馬家軍”成員。而本要回校任教的“研考會”前主委江宜樺,也在馬英九親自談話後,不但是繼續留任,而且還高升號稱“天下第一大部”的“內政部”的部長。而原“劉內閣”中的“馬家軍”成員,如政務委員薛承泰,“財政部長”李述德,“主計長”石素梅,“新聞局長”蘇俊賓,“環保署長”沈世宏,“公共工程會”主委范良鏽,“客委會”主委黃玉振等,一個都不換。即使是台灣負債十四萬億元,佔GDP的百分之五十,創下歷史新高,相當於每個台灣人都揹著六十三萬元的債務,等同於“破產”,但李述德也無須為此負責,仍可獲得留任。

  因此,“吳朱內閣”的特點,除了是“行動內閣”外,還有以下三點:“兩岸和平內閣”、“執政黨內閣”及“馬家軍內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