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星島日報社論:高錕成就超越科學領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0-07 15:16:05  


  中評社香港10月7日電/香港《星島日報》今天發表題為“高錕成就超越科學領域”的社論說,“光纖之父”高錕與另外兩位發明家共享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港人與有榮焉,希望他的獲獎可鼓勵本港開放科研風氣。

  社論指出,三位獲獎科學家皆已退休,諾貝爾獎委員會官方網頁列出他們的任職機構,香港中文大學出現在高錕欄下,是本港高等學府名字第一次出現在官方對得獎者身分的介紹。

  社論稱,與另一位曾經在香港接受中學教育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相比,高錕較為港人熟悉,原因是他曾經任教中大,在臨近回歸前擔任了九年的中大校長,退休後繼續在港辦教育,擔任創新科技委員等公職。

  嚴格來說,中大與高錕獲獎沒有直接關係。高錕早在來港任教前,已經在一九六六年發表了他今次獲獎的主要論文。當時他在英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ITT)屬下的標準通訊實驗室做研究,發現可以用廉宜又堅固的石英玻璃纖維作為長距離傳輸訊息的材料,突破了傳統用銅等物料傳遞訊息的瓶頸,為今天的互聯網信息傳輸鋪下坦途,有關專利至今仍然屬於ITT。

  前瞻思維 威力靠時間發酵

  另外兩位美籍得獎者博伊爾和史密斯,則在一九六九年發明以電子訊號取代菲林感光,開啟今天數碼映像的先河。這些四十年前的發明成就,到今天才獲諾獎確認,原因是一些初面世的創新思維和發明,往往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才顯示其龐大威力。

  諾獎向來偏重基礎研究,因應用研究而得獎者較少。今次三位科學家以應用研究獲獎,顯示諾獎委員會肯定他們的發明,對現代科技發展到普羅大眾日常生活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今天,年輕一代已經難以想像沒有信息科技革命的生活,還有人權組織醞釀把上網列為基本人權。

  高錕曾經說過,他覺得重要的不是發明東西,而是如何利用這些發明來改進生活。這很值得本港發展知識型經濟參考。

  應用科研 靠開放多發奇想

  知識型經濟注重科研和創意,需要一個寬鬆環境供大家多發奇想。高錕自幼在寬鬆的環境下成長,以至少年時代竟自製泥土爆炸品,幸而沒有傷人。受到這種自由氣氛薰陶,高錕把促進自由交流試驗的作風,貫徹在他對中大的管理,以及他絕不咄咄逼人的待人處世態度。

  社論認為,本港為高錕獲獎欣喜之餘,也可以參考他的理念,顧及本港應用研究比基礎研究為強的傳統,加大力度促進企業與學術機構的應用科研配合,把研究成果產業化,為企業和社會創富,也不斷為改善人類生活作出貢獻。

  社論又說,在商業社會,部分人會用財富衡量人的成就,高錕發明的光纖,為人類生活形式和文化作出巨大的貢獻,產生的經濟效益以千億元計,其中只要有千分之一由個人所得,已是天文數字的財產,但他沒有斤斤計較這些好處。作為一個科研人員,高錕的成就早已從今天全球互聯網的普及得到肯定,諾獎榮譽是對他科研成就的確認;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他對促進人類進步的貢獻和胸襟,同樣值得尊重和讚許。


    相關專題: “光纖之父”高錕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