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吳玉山:馬政府中間戰略的計算與侷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01 10:20:54  


討好各方面的“中間戰略”在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各方期望的落差,而馬政府也就陷入了巨大的壓力之下。
  中評社台北1月1日電/台“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特聘研究員吳玉山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指出馬政府就任一年多來,在對外關係上受到不少責難,一是被認為太過傾中、一是被認為不能抗拒美國的壓力,讓對人民健康構成風險的牛肉部位進口。這兩件事情其實是密切相關的。要瞭解它們彼此之間的關連性,必須從馬政府的中間戰略說起。 

  國民黨於前年重新執政,在戰略規劃上走的是與過去民進黨政府相反的路線。民進黨執政時以激進的認同路線動員本土的支持者,一方面在島內選舉中掌握了前所未有的優勢,獲得了八年的執政權,另一方面卻也使得島內的政治競爭極端化,重度刺激了北京,又損害了和主要盟友美國之間的互信,可謂“一得三失”。結果台灣獨立的目標沒有達成,國際空間不斷縮減,而多年來賴以維繫台灣命脈的經濟發展也光芒盡褪。 

  文章分析,馬英九的新路線是針對扁政府的缺失而制定的。他以“九二共識”取得了和對岸改善關係的敲門磚,用兩岸關係的和緩化來抒解美國的憂慮,以停止“去中國化”來爭取藍營的基本支持,又以“不統、不獨、不武”和認同台灣來舒緩民進黨方面的反對。他的路線,基本上就是在島內“立足於藍綠之中”,而在國際上則是“平衡於美中之間”。他雖然出身於傳統上親美反獨的國民黨,但是卻盡力改善和北京的關係、又擁抱台灣主體意識。藍、綠、美、中都可以在他身上看到自己可以接受的部分,也都會發現讓自己失望的一塊。相較於扁政府的“一得三失”,馬政府的策略是以中間路線來爭取“四得”。 

  這個中間路線一開始是有突破的。北京對於台灣出現了不搞台獨的領導人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們期盼著國民黨真正回到一九九○年代初期制定“國統綱領”時的立場,重新接受“一個中國”。於是在這一年多的時間當中,盡量配合馬政府的演出,釋放出許多“惠台政策”。在美國方面,新上任的奧巴馬政府經濟掛帥,在金融風暴的局勢下必須和崛起的中國共商大計,相當程度上接受了北京的特殊地位,當然歡迎台灣有一位務實的、不替美國找麻煩的“總統”。在島內藍營的支持者總算盼到了不會隨時威脅要消滅“中華民國”的新領袖,一吐八年的怨氣。而綠營雖然在敗選後滿懷憤懣,但是馬英九並沒有試圖把台灣帶回傳統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路線。他所強調的是“去意識形態”、“去認同爭議”、維持現狀,與現實主義。 

  然而,中間路線有其極限。當年陳水扁的路線是一點突破、不計其他,而馬政府的新政策則是面面俱到,深怕得罪任一方。政府努力改善兩岸關係,但是對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一中”卻戒慎恐懼,抵死不從。難怪大陸的學者智囊到台灣來探空氣時,發現國民黨的重新執政並沒有帶來太大的改變,開始懷疑支持馬政府有多少意義。對於傳統的藍營支持者而言,他們感受不到自己珍惜的價值重新受到尊重,而覺得國民黨視他們的選票為理所當然。 

  對於美國而言,固然支持馬政府與海峽對岸改善關係,但是面對崛起的中國,總是難免嘀咕,害怕台灣立場不穩,會被大陸整個席捲吸納,成為其經濟與政治勢力範圍的一部分。對於民進黨而言,馬政府不論如何誓言對本土效忠,總是難免疑懼,看到對岸中國崛起,成為全球的一霸,更是擔心國民黨和對岸千絲萬縷的聯繫會帶來對台灣的出賣。於是,討好各方面的“中間戰略”在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可避免地會帶來各方期望的落差,而馬政府也就陷入了巨大的壓力之下。 

  文章最後指出,中間戰略要搖擺於藍、綠、美、中之間,不走極端的路線以免刺激任一方。但是當各方的利益和價值彼此是零和衝突的時候,不論怎麼走都會有損失與代價,不可能有一個無代價的選擇。馬政府認為改善兩岸關係是挽救台灣經濟的必要之舉,但是他受到島內反對力量的牽扯而步履蹣跚。同樣地他在改善與北京關係之時瞭解美國的憂慮,因此在牛肉進口等議題上特別容易受到美方的壓力,深恐一個處理不好會更破壞與美國的關係。馬政府要在美中之間取一個平衡的地位,在親近大陸之際更拉攏美國,這是美國牛肉事件的戰略指導原則,完全超出了單純的衛生與經濟考量。結果由於處理不當,島內的政治壓力讓台灣背信,政府對美國的善意和期待結果恐怕會帶來相反的效果。這就是中間戰略平衡各方所難以避免的。 

  在馬政府剩下的兩年多時間當中,可能要在藍綠美中之間排好優先順位,推動一些對台灣和民眾多數長期而言有重大價值的政策,而承擔一些政治代價。民進黨執政的時候只求一點突破固然風險極高,而馬政府力求面面俱到卻實在無法面面俱到,也失去了領導台灣的前瞻性。台灣當今最適合的領導風格,應該是在兩者之間。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