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唐雙寧:金融海嘯亦使中國面對機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5 00:35:47  


唐雙年“飛狂草書”作品“山”。
 
  狂草的忘我與金融的現實如何統一

  記者:北京的金融街已經成為世只矚目的金融重鎮,“金融街”刻石就是您的作品。人們經常說“字如其人”,張旭是以狂草名世,性情行為也頗為狂放不羈。但是金融業是需要高度理性的行業,而“飛狂草書”需要很特別的忘我甚至狂放的境只,在您是如何對待二者的衝突的?

  唐雙寧:對我來說,二者有著內在的聯繫。有時當我工作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回家揮毫一通,可能就會產生解決問題的靈感。那時在我眼,一張宣紙就如同經濟全局,章法的橫與列、字體的大與小、用墨的濃與淡,都成了貸款的不同分佈,都成了宏觀調控的不同方式。我常常在緊張工作的時候,產生書法藝術的靈感;也常常在書法創作的時候,產生新的工作思路。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就是這樣的相得益彰。

  我甚至覺得,草書講求變化多樣,筆斷意連,就如同宏觀調控中的軟著陸,是市場經濟的調控方式﹔而其他書法,比如楷書比較呆板單一,每個字都是獨立的,缺乏連帶關係,就如同宏觀調控中的經濟硬著陸,屬於計劃經濟的調控方式。

  金融與書法的內在聯繫,可以通過哲學來解釋。書法藝術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哲學也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哲學的一般性寓於書法這個特殊性之中,書法之中有哲學。首先,就是全面地看問題。一幅作品,筆力再功、字的結構再精準,如果謀篇佈局不好,缺乏整體美,這篇作品就難登大雅之堂;反之,如果謀篇佈局得體、渾然一體,即使某個具體著筆或有缺失,也是瑕不掩瑜,屬於上乘之作。其次就是變化。哲學講要用發展變化的眼光看問題,書法的最可貴之處就在於變化;而反過來說,書法的最大禁忌就是沒有變化。書法諸體中,變化最大、書寫最難的就是草書,尤其是狂草。其三,就是聯繫的觀點。哲學上講世只上任何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書法作品,特別是書壇頂峰的草書必須氣脈相連,當然可以數位相連、可以筆斷意連,但是其中的“氣”必須貫通。其四是重點。哲學中叫“主要矛盾”。書法中的重點是草書,草書中的重點是狂草,狂草作品的重點是氣脈,諸要素中重點是章法,字體中的重點則是若干起著擎天柱作用的著筆。如此等等。

  書法藝術發展需要挑戰權威
  “飛狂草書”就是一個飛躍

  記者:您非常推崇毛澤東的字,其實也有不少人並不認同毛主席的字。作為“飛狂草書”的創立者,您怎麼看待書法藝術的繼承與發展?

  唐雙寧:我認為,要敢於向“權威”挑戰。書法的發展史就是不斷挑戰權威的歷史,王羲之挑戰衛夫人、鐘繇、張芝,才能成為書聖,張旭挑戰陸彥遠、二王,才能成為草聖。所以祗有挑戰權威,打破傳統,書法才能發展。現在人們迷信權威,甚至迷信假權威,實際上是由於自身審美水準的局限,乃至人格不足所致。

  “飛狂草書”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其歷史源流主要來自蔡邕的散隸,蔡襄的散草,以及張旭、懷素的狂草。蔡邕(就是蔡文姬的父親)在宮廷中因為見人用笤帚蘸石灰刷牆而受到啟發,創造了飛白書法,主要是引入了隸書,稱為“散隸”。這種書法的主要特徵是,筆劃中間夾雜著一絲絲白痕,給人以飛動的感覺。到了宋代,蔡襄把飛白揉進了草書,叫做“散草”。蔡襄創造散草時年事已高,只寫到小草,所以不算太成功。

  再一個源流就是狂草。狂草應該說是書法的最高境只,但它又有一些缺陷,因為它一般是用長鋒足墨去寫,否則很難連繞。但是一但足墨,又很難產生飛白的效果,沒有絲絲白痕。連繞與飛白,就構成了一對矛盾。處理這對矛盾,是對書家的重大考驗。所以狂草也有不足,是需要再提高的。中國書法經歷了三個千年,現在又進入了新的千年,還需要繼續發展。所以,我創造了“飛狂草書”這種新書體。

  對此,我也是突發奇想。以往狂草的特點是橫無行、縱有列,我這個新書體則不同。第一,“飛狂草書”的特徵是橫無行、縱無列,適宜於大字體、少字數作品的創作;不僅橫的行只限被打破,縱的列只限也被打破了。第二個特點是筆法特徵,就是將飛白引入狂草。第三個特點,就是在用筆上中、側、散鋒並用,主要是敢用散鋒,使之達到筆散神凝的效果。

  而在審美特徵上,飛狂草書更能體現動態平衡、虛實平衡、濃淡平衡。我認為“飛狂草書”是繼狂草後中國書法的又一飛躍,當然這種書體到底能否成功,也有待於實踐、歷史、社會去檢驗。

  我對毛主席的書法的確非常推崇,其實,要深刻體會毛主席書法的精髓,本身就需要一定的修養和胸懷。如果說“字如其人”,毛主席的書法作品就凝集了他作為一個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詩人的多種要素。如果以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為例,我認為,這是當代書壇最傳神、最精彩的作品。當時,毛澤東身負紅軍最高統帥之責,能否挽狂瀾於既倒,拯救紅軍、拯救中國共產黨、拯救中國革命,端在其一人。毛主席當時肯定是思緒萬千,因此在婁山關一役之後,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從遣字造句、音韻節律,到寫景發意、色彩情感,都是蒼茫悲壯的,以致於後來每讀到和寫到這首詞時,就會勾起他對歷史的悲壯感。正是以這樣的感情積累,毛澤東20世紀60年代初的一天再次揮筆寫下了這首詞。這幅作品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看,毫不誇張地說,是中國書法史上的絕品,是毛澤東傳世書法作品中的精中之精。全篇一共四十九個字,蒼蒼茫茫,無天無地:像殘陽蕭瑟,如長槍大戟,若危峰迭起,似巨浪擊空,骨全肉瑩,光彩射人;寓剛健於嫋娜之中,行遒勁於蒼茫之內。卒讀之後,不忍釋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