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石之瑜:台灣的民主與非洲的政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23 00:13:18  


石之瑜
  中評社台北1月23日電(作者 石之瑜)台灣的朝野代議士再度上演搶佔議事主席台與麥克風以便主導法案的戲碼,看似鬧劇,但這不是鬧劇,因為六零年代非洲各國政變不斷,主要手段便是搶佔對全國發聲的電台。可見搶佔一個具有發聲位置的舞台,是一種普遍的思維。

  搶佔主席台或發言台這件事的本身,對於社會大眾並無意義。但是認為搶到發言台便可以主導政局,進而改變法案的想法,卻是在台灣政壇具有頗高戰略位置的政治行動。這表示,政治上的主要行動與社會大眾的生活是脫節的。這就像是軍事強人攻佔電台一樣,並不改變民眾的生活方式,卻被攻防雙方當成是主要的政治舞台。

  常人總以為,台灣是世界重要的民主典範,尤其喜歡將台灣人人可以罵“總統”這種行為,拿來炫耀台灣的自由。從“立法院”搶佔主席台這件無時無刻不有的事看起來,朝野真正的競賽,與那些罵“總統”或投票的選民毫無關聯。因而他們毫無顧忌能罵能投的原因,不涉及什麼民主自由的價值,而主要是因為他們不起作用。充其量,他們充當民主花瓶。當某個花瓶太耀眼,被旁人氣得聚眾砸碎,政府大可風涼無視,談不上維護人權。

  假如六零年代的非洲是個軍人政變頻仍的政治叢林,當前台灣就是個“立委”打架頻仍的民主叢林。他們所分享的特點是,政治人物對於自己的國家是什麼,沒有情感依附。畢竟當代國家制度是外來的產物,在實踐上就是有權集團或組織的利益工具,所以搶佔發言台來耀武揚威,通過國家機器來裹脅社會,是政治的常理常情。對於百姓而言,他們看似荒誕的舉止,不構成嚴重的威脅。

  儘管社會或百姓不參加他們的搶攻行動,但如果沒有百姓當背景,這些搶攻行動也不會發生,因為壟斷以國家名義從百姓身上所汲取的資源,是他們的主要動機。百姓早就習以為常,他們向國家納貢,與向軍人納貢,或向黨派納貢,都是一樣的。這是為什麼搶個發言台可以變成是政治舞台上的主軸。

  理論家認為民主起碼是是比較文明的方式,其實搶電台也是很文明的,因為避免製造族群仇恨,然後再動員兩族人相互對抗。民主的消耗與浪費還超過軍事政變,其目的不過是讓百姓相信自己是自願臣服於政治的。現在台灣的“立法院”打架不斷,剛好說明民主不足以保證自願臣服,等於跨越時空連結了21世紀的台灣與半世紀前的非洲,揭發了國家、民主、與軍人之間,存在一種尚不為人知的深刻而普遍的組合。

  對台灣百姓而言,最虧的是,已經承受著無止盡的浪費消耗,最後政客卻還要訴諸搶麥克風的古典手段。他們既要叫百姓相信民主已然降臨,好對體制加以認同,又要讓百姓看到民主的無關宏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