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後金融危機時代中美戰略博弈 謹防誤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3 00:58:01  


  中評社北京2月3日電/中國網刊載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陳向陽的分析中美關係的文章,全文如下:

  奧巴馬成功訪華與《中美聯合聲明》發表使中美關係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之上,中美關係新進展體現了金融危機背景下雙方力量對比的新變化,反映了在全球性挑戰日益突出的“新時代”大國相互依存加深與良性互動加強。但中美之間仍然存在一系列現實問題與長遠挑戰,看待中美關係應全面、辨證與冷靜,應不斷增強戰略互信與互利合作,妥善應對與有效管理各種挑戰,推動中美關係“可持續發展”。

  首先,看待新時代的中美關係應謹防“三個誤區”。

  一是過高估計中美關係的全球重要性與影響力,其中又以所謂“兩國集團”或“中美共治”(“G2”)為代表。“兩國集團”不僅是子虛烏有,而且極易誤導公眾並使中國得不償失。其一,“兩國集團”論誇大了中美聯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與其他全球性挑戰的威力及潛力,因為在當今多極化的國際格局中,除了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與作為“多強”之一的中國,還有歐盟、日本、俄羅斯以及印度、巴西等“重量級選手”,僅僅中美兩家合作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其他“力量中心”的參與與合作。其二,“兩國集團”論只看到中美的共同利益與合作,卻忽視了中美之間的深刻分歧、“結構性矛盾”、“制度性差異”與近乎“南轅北轍”的對外戰略取向。中美之間的戰略互信仍然脆弱,合作是有限的。美國仍然謀求世界與區域“霸權”及“領導地位”,而中國追求的是多極化與獨立自主。美國對中國崛起仍然是“兩手並用”:一面唱“高調”,以“大國責任”來利用、“規範”與“引導”中國;一面從多個方面防範與壓制中國,唯恐被中國趕超。其三,“兩國集團”論將引發其他大國對中國的戒心與反彈,將壓縮而非擴大中國的“戰略回旋空間”。不僅歐盟、日本、印度等對其不滿甚至採取“反制”措施,中國與歐盟、日本、印度等的關係將因此受影響,而且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將對中國“另眼相看”,中國將因“兩國集團”陷入不利處境。其四,“兩國集團”論從來都只是媒體與某些學者的話題,其並未成為中美兩國政府的現實抉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