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工商時報:沒有工作,沒有選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4 09:39:59  


  中評社台北2月4日電/美國執政的民主黨自去年11月以來在維吉尼亞、紐澤西的州長改選、麻州參議員補選,連連挫敗。台灣情況亦然,近期執政黨不但在縣市長選舉痛失宜、花兩縣,更在三席“立委”補選中全數落敗。一年前聲望如日中天的奧巴馬與馬英九,時移勢易,如今民意支持度同步下滑,何以一年之間出現如此劇變? 

  台灣工商時報社論指出,這並非選民善變,而是經濟環境太差使然。自古以來,在一個失業人口劇增,中產家庭所得大幅下滑的社會裡,社會必定浮動不安,民眾必然徬徨失落。如果政府不能體恤民情,創造就業機會,民怨所向,其力足可摧枯拉朽,令山河變色。在民主選舉下,執政黨又豈有不落敗之理? 

  即以近代史太平天國與義和團兩事件為例,這兩件震撼近代中國社會的動亂,並非源於政治或族群的紛爭,而是源於失業的無助。就太平天國而言,1842年上海、寧波五口通商,使廣州頓失貿易中心地位,這一現實環境的變化,使得那些靠湘江、贛江航運為生的百萬勞工無以為業,沸騰民怨所建立的太平天國,斬將搴旗、追奔逐北,使清帝國痛失半壁江山。同樣地,1896年由於京津鐵路開通、外國紡品輸入,也使得依靠漕運為生的數十萬河工、靠紡紗為生的百萬農村婦女失去工作,在因應失策下,義和團動亂鋪天蓋地而來,終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清帝國險些覆亡。 

  由這兩件近代史上的事件可以明白,沒有工作就沒有政權,更遑論沒有工作就沒有選票。今天在民主政治下,雖不致重蹈太平天國、義和團的覆轍,但是同樣會帶來社會動亂、民心徬惶,雖不致殺戮戰場、血流成河,但卻同樣會使得執政地位不保,民意支持度下滑。只要失業問題不解決,不論再英明偉大的政治家,再能言善道的政治明星,再雄才大略的領導人,也只能仰天長嘆等待政權的輪替。這是歷史的法則,也是今天政治的現實。 

  也許馬英九會想,台灣失業率不是已經改善了嗎?失業率不是由去年高峰的6.13%回降至去年底的5.74%了嗎?勞動市場不是已經穩住了嗎?企業不是在開始加薪了嗎?何以外界還會說失業問題嚴重?何以幾次選舉會丟盔棄甲?馬英九的問題大概也是奧巴馬心中的疑問。美國失業率不是已由去年10月的10.1%降至年底的10.0%,何以幾次州長改選、參議員補選一敗再敗? 

  社論說,觀察美國與台灣的情況幾乎一致。雖然失業率沒有進一步升高,但是長期失業人數卻快速增加,失業週數急速拉長。以美國勞工部公布的統計而言,美國失業勞工的平均失業週數,已由金融海嘯前的17週升至29.1週,台灣更升至30.5週。換言之,不論台、美的失業者,失業期間皆已逾半年以上。對於一個中產家庭而言,失業一兩個月或許可以撐過去,但是如今失業已逾半年,家庭經濟如何不捉襟見肘?如何不徬徨失落?如何不心生怨懟? 

  再看另一項數據可以發現,這一波金融海嘯雖也影響富人,但受衝擊最大的仍是那些為數最多的基層勞工。以美國而言,平均失業率在去年12月為10.0%,但是黑人的失業率卻已升至16.2%,比起海嘯前高出一倍之多。而台灣去年底的平均失業率雖降至5.74%,但是基層勞工的失業率卻高達7.03%,營造業的勞工失業率更高達8.84%,因關廠而被迫失業者仍高達32萬人。如此失業情勢能說好轉嗎? 

  面對嚴峻的失業,奧巴馬日前向國會提出新年度3.83兆美元預算案時,表示將以1,000億美元振興經濟創造就業。台灣的相關部會也提出就業方案,估計能創造逾十萬就業機會,惟這些方案大多是創造臨時性的就業機會,其或可暫解當前燃眉之急,降低“循環性失業”,但卻無法肆應產業結構變化紓解“結構性失業”。當未來工資補貼措施退場,失業大軍豈不又要重返勞動市場? 

  社論認為,解決結構性失業的根本之道,仍在於政府的產業政策。政府的產業政策必須由過去獎勵研究發展、設置營運中心轉為獎勵創造就業機會才行,而要達到這個政策目標,非修訂“產業創新條例”將獎勵創造就業提升至法律的位階,無以竟其功。產業創新條例草案目前仍在“立法院”待審,我們籲請馬英九慎重思考,將創造就業機會的獎勵機制納入“產業創新條例”,惟其如此才能徹底解決台灣的失業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