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美誰更擔憂“金融恐怖均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20 00:08:05  


 
  從1982年開始直到現在,美國國際收支的經常項目持續逆差(只有1991年一年是順差),金融項目則持續順差。這種持續經常項目逆差的情況除國際貨幣發行國外,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持續10年以上,因為他們不可能有足夠的外匯儲備支付債務,往往5年左右就陷入債務危機。而美國、英國可以憑借自己的國際貨幣發行權長期這樣做。經濟學告誡人們:沒有免費午餐,代價總是要付的。

  記者:怎麼理解美國的經濟虛擬化?虛擬化等同於泡沫化嗎?

  南開虛擬經濟組:經濟虛擬化與經濟泡沫化是兩個有著本質區別的概念。泡沫經濟是指資產價格不斷攀升,直到資產價格暴跌,引起經濟衰退或經濟危機,而經濟虛擬化則主要是金融資產數量和規模的不斷膨脹。泡沫經濟主要靠資產價格大幅膨脹賺錢,而經濟虛擬化則主要靠金融杠杆賺錢。

  美國的經濟虛擬化是從20世紀80年代的證券化開始的,證券化的核心機制是收入流的資本化,也就是將大量穩定和較穩定的收入流放大為金融資產。在製造業中,一筆投入要賺20%-30%的利潤就很不錯了;在資產價格上漲時,通過價格泡沫,金融投機或投資者往往會賺200%甚至更多的利潤;而收入流的資本化則是利用金融杠杆將穩定的收入流放大為十倍甚至數十倍的金融資產。如果利息率是10%就可以創造出10倍的金融資產,如果是5%就會創造出20倍的金融資產。

  經濟虛擬化與泡沫化的重要區別之一就是經濟虛擬化更依賴於金融杠杆。在美國的證券化過程中,依賴金融杠杆和金融創新不斷創造出新的金融資產。也利用金融杠杆來炒作金融資產以獲得巨大利潤,但是,利用金融杠杆實現證券化和創新的風險要比利用金融杠杆炒作金融資產(也就是借錢炒作和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風險要小得多。所以,美國的經濟虛擬化主要不是炒作金融資產而是創造金融資產,就是在充分利用二級市場炒作基礎上的一級市場的膨脹。

  如果將美國危機前所有的金融資產(包括擔保債務憑證CDO、信貸違約掉期CDS、各種金融衍生合約以及可以交易和轉讓的各種資產等)價值都計算在內,未到期虛擬資產總額達到400萬億-500萬億美元。而美國的GDP只有12萬億-14萬億美元。按照流量與存量的關係,美國12萬億-14萬億美元國民收入形成的資產價值達400萬億-500萬億美元。它標誌著美國整體經濟的“虛擬化度”,已經達到了30倍-40倍的水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