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世博中國館鎮館之寶為何選中《清明上河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2 00:11:23  


 
  “最終選擇張擇端版,是因為它歷史最悠久。”於正說,它雖尺度不是最長,也不是最大,顔色也不是最鮮艶的,但它是最精彩的。“它把人物及整個街市組織得非常好,它在藝術界領域也是享有非常高的地位。”

  同時,在中國館展示動態《清明上河圖》時,想把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張擇端版真跡也拿來展示,但國寶級的文物難於拿出來,現中國館展示的是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真跡。
 
  B.百米長卷.功夫

  製作動起來的《清明上河圖》,必須分為三步走:

  第一步:把掃描圖細化,分成若干類似的經緯線,把人物或建築物等分別編上代號,按照時間和空間的出現順序,編織成電腦程序……

  第二步:反覆修改。“修改多少次,早已不記得了”。

  第三步:製作音效和現場調試,差不多也要花一個多月。

  “六成以上保留了原著”

  事實上,動態的《清明上河圖》與原版真跡有不少的差異。最直觀的是,張擇端的原版表現的是白天的開封城,而動態的《清明上河圖》白天、夜晚兩者皆有。

  此外,“百米長卷”的人物會動,比如說第一秒鐘的時候,一個人物在城里,但是過了兩分鐘後,他必須要走出畫面。“我們的元素比張擇端靜態的元素要多一些,所以製作之初,就找到很多文史類專家研究,研究什麼人該出現,什麼不該出現。”於正說,張擇端的原版上究竟有多少人一直存有爭議,但基本上在600出頭,“而我們日景的人物就出現了691個,絕對要比原著的人物多。”“六成以上保留了原著。”於正說,所有的人物衣著、行為舉止都與宋代歷史背景相符。

  “修改多少次,早已不記得”

  “我們得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他們給了我們一張分辨率還是不錯的原件掃描圖。”於正說,但是這張畫因為有近千年的歷史,而且畫於類似絹的材質上,所以本身有很多紋理及破損,掃描圖只能作為框架圖使用,其中需要很多修理工作。有了框架圖,“還要把原圖上所有會動的人、車、船等都抹去,全部用三維的技術重新製作。”而製作動起來的《清明上河圖》,必須分為三步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